图书工作室 讯:
在书博会上,往往不乏名家作者、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军事专家等身影。与其让这些图书作者单口阐述成书的立意缘起,不如结合图书内容设计一个题目,让各界精英对谈更能吸引参展者的眼球。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大佳网在书展现场创办互动式文化访谈类节目《大佳面对面》,邀请知名作家、文学新人和书业专家做客大佳网,推荐新书、让精品新书从浩瀚书海中脱颖而出,可谓一个经典的案例。例如在海南书博会期间,梁晓声、于丹、傅高义等作家学者做客《大佳面对面》栏目,结合自己的作品与海南读者交流了文学阅读等话题。
2010年,在成都举办的书博会现场,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的《像中国人一样思考》新书发布会上。《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奈斯比特夫妇亲临现场,并与《像中国人一样思考》作者张海花、杰夫就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展开了一场精彩辩论,探讨东西方核心价值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向读者展示和澄清了许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
又如银川书博会上,著名节目主持人曹可凡遭遇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两人携各自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作《道·业·惑:‘实’说主持》以及“看世界”系列丛书亮相,成为一大亮点。两人都自嘲是“背叛”了专业,半路出家却在各自的领域无师自通——曹可凡的老本行是医生,而叶永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而在海南书博会的湖南展区,著名作家梁晓声、周大新、韩少功分别携作品《懦者》、《向上的台阶》、《山南水北》,参加由湖南文艺出版社举办的文学对谈。这一场对谈的名字为“春天三重唱”,正如春天是转变与萌发的季节,此次对谈的三位名家与他们的作品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较之以往,梁晓声的创作从“知青”转向了“战场”;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则从“军旅”写作转为刻画“官场”背后人的命运;而长期隐居的韩少功也走出田园,谈起自己归隐的经历和思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