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广告语和易拉宝的设计,并不能为出版机构带来短期的经济收益,而应着眼于其长期发展。谋求长远利益,需要长期而持续地进行并采用一贯的主题和定位,才能慢慢累积而逐渐产生效果。经验显示,至少需要2年以上的持续投资,才可能真正发挥广告词的魅力。
在各大图书展会上,记者观察到的出版机构的广告语、易拉宝,一方面可以体现“服务宗旨、经营理念、时代特色”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卖点”,同时在这个大前提下,敢于创造性地使用能够突出“卖点”的广告语。
在易拉宝中通过展示作品群,来体现“品牌塑造”,是另一常见的方式。例如在海南书博会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中文在手》(汉英对照版)、“最美中国”系列图书、“熊猫桐桐绘本丛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尼耳斯·波尔集”(12卷)、“杜威全集”(38卷)、“周克希译文集”等,都属于古典素雅的配搭形式,出版机构在细分领域的部署也一览无余。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广告语中喊出“品牌!品牌!品牌!”、“出版品牌品牌出版”。广告内容则按照各个出版品牌划分。别出心裁的是,该社的易拉宝还被划分为四个色块,每一色块中有几个不等的品牌系列,使人观看时不会觉得单调乏味。
此外,在各大图书展会上,可以看到出版机构的广告词,一方面可以体现“服务宗旨、经营理念、时代特色”等,另一方面,也需要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卖点”,同时在这个大前提下,敢于创造性地使用能够突出“卖点”的广告语。譬如,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百年名校一流教材传诵经典”;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精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传播科学真理弘扬文化精义”;商务印书馆的“跨越三个世纪的出版社中国现代出版从这里开始”;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做先进教学内容的传播者做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做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者”等等,都属于彰显出版机构形象特色的典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