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2012年的BIBF,土耳其首次设立国家展台。整个展馆设计得悠闲雅致,其展示的书籍数量并不算多,展馆右侧被设计成“吧台”,读者可以让馆内的工作人员调制一杯醇香的咖啡,同时书架旁配有舒适柔软的沙发和一张白色小桌,以便坐下来细细品读。
2013年图书订货会上,辽宁出版传媒一改多年的粉红主色调为更为稳重的深蓝,还请来咖啡师,为读者现场提供咖啡。一旁的活动区伴着咖啡香举办着各类交流活动,在给读者提供一种良好的身心享受的同时,也塑造了参展单位自身的品牌。
相似的,中信出版社近年来一直在现场设立“中信书店”,占地60平方米的小书店色泽明快,白色书架围成一个独立空间,提供沙发和咖啡等服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则把旗下的“绿坞咖啡”品牌带到展会。例如其在2014年图书订货会,举办了“城镇化”沙龙暨《新型城镇化蓝皮书》启动仪式。但活动则强调“品尝绿坞咖啡,分享阅读感受”的理念。出版社在活动区设置咖啡厅,有咖啡和茶供读者品尝,以便缓解话题的专业性,避免令人生畏。
又如,近两届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来自意大利的一家饮食类图书出版的专业公司,将展台布置得犹如精致的厨房,一望而知读物的主题,并且有大厨现场料理、烘培西点,招揽了不少读者与潜在的合作伙伴的驻足和洽谈,成为展会中一个强势的文化符号,令人过目难忘。
书博会的订货、展销等功能在近些年来不断地“弱化”。这其实是一种职能化向服务化过渡的现象。特别是此类展会往往选择在一些颇具特色的省市举办,如果出版机构可以提供当地的特色美食,以及免费自助早餐和下午茶等贴身服务,势必会引起读者的强烈好感,并进阶通过加微信、扫二维码等方式聚拢读者,提升对出版品牌的关注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