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堵:如果出版单位的参展人员多,本展位的客流量却不大。那么,在人手够多的情况下,不妨走出自己的展位,在展场的多个方位邀请读者和客户来本展位参观或洽谈。
截:在展馆的入口截住读者、客户,递交资料,引导到展位参观。
引导读者、客户进入展位,可以说是出版机构参展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一环。一些出版机构的编辑营销人员有时过于青涩,缺乏“热情”,而不能有效地招揽足够多的读者和客户;同时,也会出现因为人手不足,忽视了潜在的读者和客户,没有充分利用好展会资源的现象。据记者过往参展的经验,特别是一些新媒体、数字出版相关的企业,针对这一方面下足了功夫,懂得把读者和客户“请进来”,而不是坐等他们“走进来”。如是种种或许也值得传统出版机构的学习和借鉴。
招式2:“作家墙”、宣传片展示出版实力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辟有艺术家走廊、演员墙、作家墙等,展示出创造人艺历史的几代艺术家的形象。其中,剧作家曹禺1955年2月9日写给《明朗的天》全体演员的信、导演焦菊隐用过的导演铃、郭沫若、老舍、沈从文先生参与剧目创作过程的往来信函,表演艺术家朱琳、于是之等人撰写的创作日记等均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类似的营销手段值得业内有识之士的借鉴。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即采用过颇具冲击力的“作家墙”。其通过“作者墙”的形式,将其集团各成员单位的重要作家、作者进行推荐。相似的案例还有人民出版社,其推出的包含各届领导人形象的“他们在这里留下思想与文字……”以及珍贵手稿、照片,宣传出版社在领导专著出版方面的优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展区展示的作家头像挂饰、北京大学出版社背景板上的一组经济学家展示墙、中信出版社的“中国故事”系列作者墙等,集中展示自己的作家团队软实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