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在国外,基本没有赊销代销的销售方式:德国书店基本不能退货;美国一般会有严格的退货率。但是无一例外都是拿钱进行采购。
或许整个行业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起码可以从自身下功夫,多少做些改善。比如做好市场调研,针对需求确定选题和印量,同时提高图书质量,减少退货率;比如尽量塑封,减少破损;比如做一些让经销商看重的书,可以预收书款;比如在传统书店和网店之外,开辟新的专有销售渠道;比如做类型出版和定制出版……通过这些努力,减少乃至摆脱渠道的控制,加快资金周转,保障回款安全,是出版企业降低风险、加速发展的根本。
3 死于库存书
某些出版企业如果清一下库存,就该直接破产了。
2014年1月,《中国编客》做了一个特别策划:《2014年,编辑应该关注的10个问题》。这10个问题的第一个就是“库存书堆积如山,谁来买单?”。2月的《中国编客》又专门做了一期专题《库存书减肥8条秘笈》。在本期策划中再次提到库存问题,实在是因为,库存书问题已经成为出版企业最严重、最紧迫的问题,是出版企业的恶性肿瘤,是一颗可能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会直接毁掉一个出版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
出版企业良性运营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存销匹配。出版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着比其他行业更大的库存,但这个库存也应该是有个限度的。业内人士人为,合理的存销比(库存码洋与销售额的比例)应该是1:1,但笔者对一些出版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很多企业的存销比早就超过了2:1。甚至某国有出版企业,一年码洋不到2000万,库存竟然达到了惊人的6000多万!
日本资深出版人小林一博在其著作《出版大崩溃》(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6月版),记录了1997~2003年间日本出版业一落千丈的崩盘历程,其中一个重要症状就是高库存、高退货。过高库存的压力,足以摧毁一个行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