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选题评估(之一)风险管理六视角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志伟
早在2006年,据原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公布的数据就表明,从1999年到2005年7年间,全国的图书库存码洋翻了一番。7年时间,库存与销售额之间的剪刀差从近79亿元增长至129.3亿元,库存跑赢了销售,更多图书只能在仓库中蒙尘,出版业更步入“亚健康”的状态。图书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除此之外,不可忽视的根本内因则来自图书产品自身——图书的选题不当、平庸甚至劣质,造成图书产品无法形成有效供给。在这一背景下,从出版源头抓起,研究出版单位的选题策划,对选题进行有效管理和风险评估,找到症结所在与应对策略,降低图书选题的库存率,应当受到有识之士的瞩目。
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出版单位成立了选题论证和审批委员会或小组,制定了相应的选题论证制度和规定,对全社选题严格把关、科学决策。在制度方面,“三级两次选题论证制”、“项目主管制”、“奖励制约制”等建议逐渐受到业内同道的认可。年度选题会议的次数也较以往增多,有的分成年中论证和年终论证两次、有的则采取月度选题论证会的方式。在政策方面,例如译林出版社出台了《合资公司稿件质量管理规程》和《综合编辑部印前审读质量管理规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台了《选题评价办法》。此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更别出心裁,开发“图书成本利润预算系统”软件。受其启发,或许出版单位也应健全风险管理的意识,还应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极研究借鉴其金融、保险等行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做法,提高图书选题风险管理的技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也将继续关注这一话题,还会推出相关的专题报道,持续为业内同仁提供交流平台。
视角1 :规划选题周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