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民营书企对员工的进出机制也相对灵活,需要用人时随时招聘,对不称职的员工可以随时辞退。有业务调整或是缩减业务规模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协商转岗, 甚至裁员。但在国有出版社,往往是想进一个人不容易,想辞退一个人也不大容易。这就导致真正做事的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他赚取的利润要用来养那些做不了 事、做不好事的人,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他的工作积极性。
困扰传统出版社的,还有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问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出版社的离退休人员并未进入社会养老体系,而是在出版社领退休金。这对于出版社是巨大的负担。而民营书企的员工不需要企业养老,包袱就小得多。
出版市场日渐萎缩,图书利润在不断降低,机构臃肿的危害也就越来越大。一个身形臃肿的胖子,不可能脚步轻盈。出版企业要想加快发展步伐,必得精简机构,轻装上阵。
21 死于盲目扩张
民营书企的本质,往往都是小作坊。
颇有些民营书企,出过几本有影响力的、畅销的书,也颇赚了一些钱,但是当它们开始做大后,就不可避免地死掉了。
其原因在于,民营书企的本质,往往只是小作坊,创始人也就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在企业未做大前,五六个人、七八条枪,他自己就可以掌控企业的一切,甚至 包括封面、文案、营销等所有细节,都由他来把控。但是当企业做大之后,现代企管制度并未能建立起来,一个几百人的大企业,仍以作坊思维运作,原来的核心人 物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有可能搞定所有的问题。在各种看不见的角落,问题日积月累,量变引发质变,企业就会轰然倒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