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作家进校园专业化服务升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珏
编者按:作家进校 园,尤其是童书作家进校园在国内已经进行多年,给孩子带去的文学滋养,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这项活动也受到一些学校、家长的诟病。其中的缘由很多,频繁 地进入、销售目的太强,进校园之后的主题设计不合适等都影响现场效果。与此同时,又有很多区域没有作家或出版机构去讲座,需求较大,出现供需不平衡情况。此次,我们希望从不同侧面追踪近年作家进校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出版机构在引导作家进校园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具体如何操作?以此希望表明,不能“因噎废 食”,“作家进校园”要给学生带去更多益处,出版机构也能在其间树立起更加良好和专业的企业形象。
近年的作家进校园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签名售书外,公益性的名家报告会、阅读分享会、专题报告会等都是作家进校园新的活 动形式。有的报告会专门针对当地中小学老师开展阅读推广,有的专题会是指导学生多读书,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另一个趋势是,作家进校园活动更注重与当地 教委教学目的和学校主题活动的结合,形式从单一的讲座向师生互动转变,讲座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图书内容本身,作家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阅读理念和学习方法,很 多教委都组织相当规模的学校与作家和出版机构之间建立了阅读基地。比如新蕾出版社今年邀请张之路、殷健灵、段立欣等作家做讲座,都加入了生动的、激发想象 的作文元素。此外,如今进校园不仅是作家,更有科学家、阅读推广人等的身影,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学校的需求。同时,公益性和政府主导性的作家校园行多了起来。比如,眼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导的“百社千校书香童年”阅读活动,将进校园的触角深入到老少边穷地区的1000所小学,效果显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