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选择适合的目标资源是成功进行资本运营的关键。企业的资本运营目的就是在长期投资过程中,使它的机会利润最大化,机会收益最大化,具体的目的一个是扩大规模减少竞争,另一个是拓展业务,你所会的事我不会,就可以收购你。规模形成的成功率是很高的,唯一的难处是人的问题,要消化人,在短期内很难取得1+1>2的效果。跨行业整合风险很大,因为你所有的体系所有的文化都在原有行业,很难去理解一个新的行业,去管理就更困难,但如果你能成功整合,将实现双方的互补,将使你原来的业务如果成功就会实现1+1>2的效果。
整合资源的核心能力和关键要素也很重要。钱不是问题,公司制度、先进理念、工作流程等都很重要,这不仅仅是我们所关心的,更是要整合的资源更关心的。第一,如果一个企业守着传统的人治观念,一种比较落后的企业体制是很难保证企业成功进行整合的。第二,要有人去做,没有人做可以花钱请,但问题是你能不能派出人去参与你收购的企业的管理,所以人才团队建设非常重要。第三,如果想产生乘法效应,必须有共用的增值服务平台。第四,还要有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最后是较强的融资能力,前面六七家出版企业上市已经做出了榜样,我们如果不抓住,就只能等待被别人整合。
关于整合方式的选择,我觉得整合的实质是产权,有收购、控股、参股等两个企业整体合并的方式,国有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行政资产化的方式。对跨行业的整合,可能为了原有的作用,为了原有的股东能够接受整合,要采取控股的方式来进行。采取不同整合方式对这个企业的管理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国有融资企业的整合需要靠政府部门,大家都知道三大出版集团已经通过了很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已经有了,但雨一直没有下来。通过政府的强力推动,确实能造出若干世界500强,但是不是能够变得那么强,还有待于时间的证明。
面对数字技术,出版的本质没有变
■陈万雄(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在出版转型过程中我们要突破迷惑与困惑。首先应该理清头绪。历史告诉我们,不管是社会革命、经济革命,还是一个产业的革命,或者改革的一个时代转型,总有一个过渡时期。现在整个出版业已经进入了转型时期,出版社、出版人选择什么样的过渡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数字出版取代传统出版成为主体和主导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出版社来说应该有时间和空间去准备作出自己的部署。
我做了十几年电子出版,传统出版社最难突破的是让编辑尽快掌握新的科技,这也是妨碍我们走进电子出版甚至主导电子出版的最大障碍。随着技术的掌握,本着我们对出版本质、特性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传统出版人就可以利用这种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学习与阅读模式,带来更有效的学习与阅读成果。在变的过程中,出版社、出版人有三个角色没有变:一是我们是内容的引导者,二是我们是一个中间者,三是我们是对文化知识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只要保持好这三个角色,其实出版本质没有变,我们积累了几百年的专业经验没有变,学习和阅读基本的元素还是文字、图像等,只是增加了动画、互动、数据检索等多方面功能。未来出版要面对更多元、更立体、更形象的出版,规模更系统更巨大,我们应该敢于承担这种变的推动者与主导的角色。
我有几点感想:第一,出版界应该在这场出版变革中争取主动,积极参与,掌握技术和形式的转变,改变我们当前处于被动的状况。第二,新媒体出现会改变或影响人类的文明进程,出版人仍然作为人类社会和文明进步的守护者和推动者,不要放弃专业优势,更不应该放弃文化责任。第三,应该制订出一套过渡时期的发展策略,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结合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第四,根据未来数字出版的想象,也根据国外出版社数字出版成功开发的经验,对具有相当资源的出版社来说,就自己的内容优势和专业所长建立专业数据库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长久之计。第五,数字出版中,我认为对手不是同行,而是网络电视公司、IT公司及其他媒体集团。出版商应互相合作,主导出版转型的方向。
图书不但不能终结,而且还要发展
■肖东发(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