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中国出版集团香山论坛•重庆峰会中外出版人纵论科技•资本•创新

[ 来源:佚名    点击数:6933    时间:2010/12/20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第三,泛数字化的诱惑。高新科技的应用,也容易引起业界迷茫,许多专家已经提醒我们,数字化不等于数字出版,但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操作层面上的数字化,甚至几乎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今年,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几十种手持阅读器,但我还没听过哪家出版单位的阅读器可以赚大钱。泛数字化的状态并不是空穴来风,大家都看到了出版业转型的迹象,看到了出版业高新技术改造的趋势,看到了纸介媒体的式微和数字阅读的兴起,大家都在尝试各种生路,探讨、求索、试验,这种不懈追求令人感佩。但是盲目的数字化不仅烧钱,不仅会把自己的内容优势矮化和弱化,而且会从根本上动摇自己的立足之地,甚至立身之地。中国出版业数字化的出路在于联合起来,携手打造我们自己的资源平台、信息平台和数据库运营平台,共同开发拥有知识产权的数字产品,否则我们会被强势的出版托拉斯一个个击破。高新技术时代首先是一个高资源组合、资源控制与利用的时代,每一家单独的书报刊出版单位无力应对这种强势托拉斯,唯一的办法就是联合起来,唯一的路径是形成举国之力。

2003年我们就开始关注并致力于做自己的数字出版,但是7年即将过去,仍然没有看到出现很好的端倪。我认为,数字化应当要为传统出版业插上翅膀,应当仅仅是形式的改变、传播方式的改变、内容拓展的改变、服务途径的改变,它并不颠覆内容本身。作为出版工作者一定要十分重视我们作为内容产品生产者的核心竞争力,坚守我们的文化选择,坚定我们的价值取向,坚持我们的编辑原则,用我们对文化产品的慎之又慎优势、精益求精,拒绝社会的喧嚣、时尚的热闹和风头的追逐,不去做应时应景的敷衍出版,更不去生产文化垃圾。我们决不保守,我们会因时而动,顺势前行,但固本守原,正本清源,将是我们立足立身的根本。出版业的持续发展,将会面对更多诱惑,保持自己的初衷,固守自己的追求,不在诱惑中迷失,不在风潮中转向的确非常重要。

 

应对后出版体制改革时代诸问题

■王兆成(山东出版集团董事长)

转企改制后的出版主体。出版企业面向市场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出版产业的特殊地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重大区别就在于其具有极强的社会目的性和极其明确的目标约束。当文化真正进入产业和企业经营范畴,如何区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怎样使文化产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既赚取利润又始终坚持正确的导向?解决途径无非是两手:一手是道德规范,一手是法律约束。反对单纯用经济效益、市场交换来评判文化价值,在正确的导向意识下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转制与编辑工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应该更注重主体意识、策划意识、市场意识及营销意识。在转制背景下,出于保证选题价值、繁荣人们精神文化等需要,编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选题创新意识;其次,强调市场意识的同时也应防止矫枉过正,转制是从出版关系层面上对出版和编辑生产力束缚的解放,但转制不能代替编辑,最终能否加工出高质量的书籍还要看编辑;再者,强调编辑市场意识并不等于要求编辑唯利是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是不变的原则。

产业链与价值链的打造。转制后出版集团建设的重要问题就是紧紧围绕内容的生产和提供,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以求对市场的全程覆盖,争取效益最大化。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可以采取两种路径:一是多种媒体互动开发,将同样内容用不同媒体形式包装转化,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二是围绕品牌建设,进行相关衍生产品开发,尽可能延长产品价值链,覆盖更广泛市场。

区域分工与跨区域、跨媒介相互参股。从图书市场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加强各地出版业的合作,打破行政壁垒,逐步形成区域内合理的出版产业分工。这种区域性的专业化分工应是与收益递增相联系,是一种基于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区域出版产业分工。适时地推进跨区域、跨领域、跨媒介、跨所有制的相互参股以及发行渠道的共建、物流体系的共享,是必须认真研究和重点对待的问题。

资本运营与上市融资。进入资本市场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我们把握的重点应是研究透资本运营的实质、作用和融资后的增长点及投资方向。首先,在融资、并购重组等成为出版界热潮时,应该清醒认识到资本运营并非万能。其次,在中国出版业资本运营尚在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应科学进行资本运营项目的决策,建立在预先对运营项目充分调研、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另外,融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非目的,关键是要有明确的投资方向和有前景的文化项目,不要盲目追求上市。

 

如何破解三大发展之困

■罗小卫(重庆出版集团董事长)

重庆出版集团是由一个单一的城市出版社通过内部裂变发展成现在的集团的,在全国的出版集团中规模排位较后。面对实力集团向出版航母发展和兄弟同行快速成长的双重压力,有三方面的发展之困——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民营书业 合作赢未来

  • 下一篇文章: 2010全国出版能力再绘新版图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3]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2]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3]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0]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7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43]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1]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896]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2]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2]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0]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699]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69]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78]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404.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