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电子出版将是未来全球化的动力,在版权贸易方面也会带来很多的机会。另外现在在全球像麦克米伦这样的出版公司也将会极力地确保能够既推出印刷类的书籍,也推出电子版的书籍,以应对在全球市场未来的需求。在全球化带来很多行业间的压力的时候,同样重要的是我们的行业需要应对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的趋势,并且能够作出反应,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在当地有更为灵活的编辑和出版的市场。
如何将中国图书成功地在海外出版?
■托比·伊迪(英国托比·伊迪版权代理公司总裁)
曾有一位中国女性问我:你认为会有人对一本有关三个中国女性的书籍有兴趣吗?这本书讲述的是过去60多年中国人生活的变化,花了7年的时间准备,这位女性又花了4年时间以35种语言在全球出版——它就是《野天鹅》。它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因为这是有关人性的书,其所描绘的中国是超越了西方想象的中国。另外,当遇到用中文来写作的作者时,要找一个合适的翻译,这一点很关键。我觉得不应该只是关注英语,因为英美是对出版中国作家作品最不感兴趣的市场,而法国、德国、意大利、巴西等不一样,他们对中国非常有兴趣。
来到中国后我听到了很多中国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我最希望在西方市场上出版的,是真正关于中国普通人的故事,也是人们可以记住的故事。过去20年中我非常幸运能够出版有关中国的书,与中国人合作。对于中国而言,语言就像一个外壳坚硬的牡蛎,要花很大的力气把它打开。如果在每一种语言中都能够找到合适的翻译,那么就更能让这个国家的人理解。此外,每一个国家的出版宣传方式都不同,未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思考有哪些不同、如何进行宣传?
未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出版中国图书以帮助人们建立起沟通的桥梁,那我们的作用将是非常重要的。过去两年中,我们与译林出版社合作翻译了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13部作品,并于今年9月份把他的剧作带到北京,这是作者、出版社和代理公司合作的成果。此外是代理温迪修女的作品。在我看来,中国是非常视觉化的,历史和文化都是如此,如何利用现代技术向人们展示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这正是我希望能够帮助中国所做的。
中国应当成为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汉斯-彼得·尤伯莱斯(德国卓玛出版集团总裁)
中国有581家出版社,德国大约是5000家,包括一些很小的企业;中国有大约16万家书店,德国大约是4000家;德国图书的销售模式也是批发和直销模式;卓玛出版集团的连锁书店在德国市场的销量占全国书店销量的1/3,德国排名前7位的图书销售商占了市场销售额的50%;我们的网上销售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从8年前的2%增长到现在的22%,这也是卓玛公司在德国出版界一个主要的变化趋势。这些德国书店生存下去的重要法则是因为他们有24小时的物流体系,如果读者去书店买一本书,当时没有却可以保证在24小时内送给你,这是优势。他们拥有非常高效的系统,但成本非常高。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