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我是一个习惯“终极思考”的人,也就是我做任何一件作品,或者参与设计任何一本书的封面,我都会先想到它最后成品的大致模样与概念。比如《香蕉哲学》,我一开始就想到了它应该是一本“金书”,也就是说无论出版社如何去选择材料、工艺、以何种技术去实现它,最终我要看到的成书,一定是一本“金灿灿却又内敛有力”的书,而每本书也有它要完成的我的“梦”。比如《薄荷日记》是追忆年少时吃过的“薄荷糖”,所以最终的成书,很像一包糖,至于是否担心读者因看不到内文而不会购买,我几乎没有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我相信真正能理解这种概念,以及熟悉其品位的,是会为其埋单的。
□你的书,最想传达给读者的是什么?
■每本书的主题不同,很难整体地阐述它们所要传达的思想与情绪,但至少有一点几乎是能达成一致的,就是:你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独立前行的道路,这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但你必须尽可能地找到它,并且不被他人轻易影响,去实现自己的独有价值
□什么人会喜欢你的书?他们会在什么情境下读你的书?
■刚开始接触我的读者群,一定是年轻的女性,她们可能是大学生,也可能是都市白领,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我自己经历的成长,以及文字所涉及与探讨问题的深入和宽广,会有不同性别、年龄层、以及身份背景读者的补充。他们会在任何有可能需要静下来与自己对话时,阅读我的书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