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实际上,我们以“难以归类”作为图书甄选的标准之一,更主要的目的是,好的“混搭”需要技巧,能突显出图书独特的个性并且提供更多读者容易接受的表达方 式,比如融入更多时尚元素,亲民的叙述口吻,甚至创新了一些新的图书品类。比如《肥肉》的体裁,该书策划方,浦睿文化总编辑张雪松觉得应该是一本散文集, 但它又不是纯粹的散文集,因为除了散文之外,书里还收录了很多艺术家的绘画、摄影、装置艺术作品。所以,这是一种超出常规手法的编辑思路,是将所有适合表 现肥肉这一主题、同时适合进行纸上阅览的文学艺术创作方式都融汇到了一本书里。《给时光以生命》如果不看副书名——医生想跟你聊的健康微话题,会以为是一 本励志小说,但它是一本健康科普书,由一群“小大夫”倡导“和身体做朋友”。《小顾聊绘画》感觉像是在电台或者网络上听“脱口秀”,或者像在茶楼或者出租 车上听评书联播,而“顾爷”就像那个用笔说话的说书人,该书的编辑杨默戏称这个算是“WriteShow”,而将这本书如果归到“艺术史”太硬,“软体” 这个新的界定则为合适。《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讲到了亲子关系,也有品格养成的部分,教孩子做家务做饭算是素质教育;其中还有感人的爱情,像 丈夫信吾对重病妻子的不离不弃;还有健康养生的元素——吃得好才能活得好。因为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从某种角度来说并不容易分类。在该书上市时,出版商确实 遇到分类难题。上架的时候也和销售渠道的同仁多次讨论分类问题。最后将其将放在生活与文学两个大类里。《一次:图片和故事》是一个电影导演在用散文诗和静 态画面呈现时间的流动。《干净的错误》中,设计师日常创作的作品和背后故事穿插出现,生活感、画面感极强,看书的过程更像是与作者交谈。而“我的第一套故 事音乐盒”则是让音乐和图片故事两个元素同时出现。《樱桃之书》的出版方重庆出版社副编审郭宜觉得,该书最终归于文学类,但感觉像那么回事儿又都不像。换 个角度来讲,也说明其实文学书的内容以及形式定位可以无限放大。对于希望做畅销书的出版商来说,单纯将图书僵硬归类,着实会让人抓狂。有策划人对此提出, 销售平台可尝试创立一个“无障碍阅读”专区,将这些无法归类的书都囊括进去,任人挑选。 (林致)
阅读情境大解剖
策划人在选题之初,就应当思考,什么人会喜欢这本书?它的最佳陈列地点是哪里?这本书适合在什么情境下阅读?甚至它有没有变成其他载体的可能性?
《干净的错误》:【谁会埋单】我更想理解成,什么人会喜欢这个人,因为这本书就是作者本身。一个认为生活是有趣的,认为读一本书是与作者交朋友,认为设 计是非功利的人会喜欢这本书。【陈列】几乎所有气质独特的书店都适合陈列这本书,它放在哪里都不会显得格格不入。【阅读情境】阅读这样一本书,读者需要进 入自我的状态,最能体会一个设计师的心境。 (张维军)
《肥肉》:【谁会埋单】该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读者群,从8岁~88岁,都可以读。书里,朱赢椿请到了农民、老人、大中小学生、医生、美食家来谈肥肉,甚 至还有出家人。【陈列】除了常规书店、书架陈列之外,《肥肉》可以有更多创意摆放,比如放在油锅中,放在微波炉里,放在案板上。【阅读情境】不饿的时候, 因为这本书太仿真了。 (张雪松)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