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杨雨前:左手高举“铁算盘”,右手转制“占资源”
杨雨前后传
左手高举“铁算盘” 右手转制“占资源”
■商报记者 岛 石
10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新世界出版社等18家中央社提前完成转企任务的消息。目前,按中央要求,新世界出版社已顺利完成转企工作,更名为新世界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养老保险已和北京市完成对接。新世界出版社社长杨雨前最近一直红火,对他的评价很多,最多的评价是老杨胆大,言外之意就是他和民营书业的广泛合作,这些合作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甚至是合作紧密的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其他社。这些评价在2008年之前很多甚至是有争议的,但是到了2008年,这些评价很多变成了羡慕。
之所以关注杨雨前,在记者看来他是出版界的一个“异类”, 他的“异”在于敢突破禁区,他的“异”还在于他对出版社社长这个角色的认同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一直认为“社长”是受国家委托的“投资者”。他的“异”还在于他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他不但关注外部世界如何变化,他更关注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他会花两年时间来解决和理顺出版社编辑和发行之间的矛盾;他对数字很敏感,通过变动的数字找到问题的症结,他很“抠”,他“抠”出来的资金都变成了出版社的现有资金。该社2009年发行码洋达3.7亿元,回款1.5亿元,均比2008年增长了50%。2010年在全国图书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截至今年9月底,新世界出版社各项经济指标比去年同期又有所增长,发行码洋已近3个亿,年回款已超过1亿元。杨雨前很能说,但他说的都是自己的东西,不像别的人也能说,但说的只是一些自己都未能完全理解的概念和书本上的知识,听起来很好听,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记者看来,杨雨前具有一个优秀企业家应具有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正是我们国内出版人缺少的。在出版圈内,尽管我们在高喊文化本位,但缺少真正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这也许才是记者一直关注杨雨前的真正理由。
一、老杨独创 “二次发货理论”
分析盘算每月的库存量是老杨的一种特殊癖好
作为一个企业 ,“知己”是一门必修的功课。老杨爱好不多,但有一件事是老杨乐此不疲的,就是新世界出版社每月的库存报表分析。养成如此癖好,可能和职业会计师的从业经历有关。每次见到老杨,我都会联想到账房先生的形象,不同的是,这个账房先生是当家的。而正是通过对库存动态数字的反复分析,杨雨前对本社出版生产与销售的数据了如指掌。
2008年到2009年新世界出版社的库存账本显示,该社库存2000册以上的图书不到100种,其中还包括2009年的新书。库存1000册至2000册以下的300多种,100册到1000册的库存占1200来种,100册以下只有100来种。2009年新世界出版社动销品种达到2000种,库存3000册以上的不到100种,其中1500种库存都在1000册以下。明晓溪所著的《会有天使替我爱你》2008年7月份,入库总数180000册,库存仅830册,回款1720000元。该书和记忆坊文化公司共同合作投资,其中记忆坊自己在二渠道更是狂发了3000000册。说到这本书,老杨非常得意,反问我:“你说我能不挣钱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