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这是我的回答,所以结论是,我认为它是可持续的。
我的思考:
从商业上说,我认为罗胖的逻辑是对的,就好比在教育领域内多年来也一直存在着一门生意叫做“卖学习卡”,学习卡被买走后,其实基本是很少有人使用的,但这并不影响多年来这门生意依然成立,还能让一部分人挣到钱。
并且,在教育领域事实上也是如此——一万个人都去上了大学,但最后成才的注定也就是那5%的人,那剩下95%的人是否会把这件事归罪于大学?显然不会。
所以,我觉得对于知识服务类甚至是教育类产品来说,也许核心的挑战的确不在于“打开率”和“完成率”一定要高,而是在于两方面:
1. 如何让用户找不到理由和借口怪罪于你。比如说,一个课程或知识服务产品,假如有效期半年,如果这半年内你每1-2周都会提醒一次用户说它的有效期还有多久了之类,那最后哪怕用户没有看,他们应该也不会认为是你的问题(如果内容实在太烂另说);但如果没有这个动作,到期后用户一定会因为这个怪罪到你;
2. 如何保证无论如何你的用户中都能有5%-10%的人都能产生“成果”和“口碑”。这就好比同样报了一个班,我看到有一部分人提高了但我没提高,我会认为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但如果是所有人都没有提高,那我可能就要对这个班骂娘了。
五、什么内容适合做收费内容?
罗胖:我们这一年有一个核心的发现和思考是付费内容和免费内容事实上是不同的。
免费内容的逻辑是什么?免费内容追求阅读量,因此需要顺着用户的欲望走,去迎接他的人性,类似《震惊!半夜偷窥女生宿舍发现的真相!》等这样的标题就是典型例子,免费世界里一定是这样的内容更容易获得流量和点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