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设立版权资产管理体系
对比中国和发达国家文化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发现我国是文有余而化不足,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是文不足而化有余,这其中的主要差距就在版权资产运营转化方面。出版机构在各种介质的出版过程中,形成海量文件,作为出版机构知识资产的一部分,如何对此类版权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便整合产品线,实现版权资产的增值都值得出版机构的深思与探讨。
在版权资产实务管理方面,由于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机制,大量版权资产处于权属不清、长期闲置或未开发状态,甚至很多出版机构投入巨资创作、采购的版权内容,最终没有形成法律认可的版权资产。此外,由于没有管理规范约束,企业对版权资产处置也极为随意,导致版权资产流失严重。出版机构的版权部门有必要联合版权管理机构、版权交易机构,建立文化企业版权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对版权资产进行界定、制定版权许可使用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制定版权资产的产权清查登记办法、版权资产管理规范、绩效评价体系、交易制度等。
不仅如此,有能力的出版机构版权部门还可以独立建制,推出一系列配套服务体系:针对没有能力自己建立版权资产管理制度、清查版权资产的出版机构,组建版权资产管理咨询服务和版权资产清查盘存服务体系;建立版权资产托管服务体系,针对大量“沉默”的版权资产提供版权资产托管服务等。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版权资产管理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中轻(北京)网络出版公司总经理助理戚雪详细介绍说,该社在收到含有版权资产的光盘后,会将内容拷入对应的编号文件夹,并上传至服务器内进行备份。与之同时,将文件内容、格式、提供光盘的人员和日期等基本信息录入Excel表格,作为必要的基本信息。戚雪告诉记者,在此之外,轻工社还建立了图文库——将归档的图书电子文档划分类别,根据内容拆分成集标题、内容、图片于一体的许多条记录进行录入。“图文库是将我们的图书资源按照结构化的要求进行内容的整理、加工和标注并汇集起来的系统,随着内容的逐步录入,将会是一个庞大的内容资源库”,她提到,通过这样一个集成的、综合的资源平台,不仅有利于出版社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实现资源更好的流动和共享,还能够实现多元化出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