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出版社下设的版权机构的考核形式还以“行政考核”为主流。相较于此,一些民营公司则更加市场化,其版权机构无论在运行还是考核上都有别于出版社。比如中资海派商务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门运作版权图书的民营公司,据其负责人陈露露介绍,该公司的版权部需要对海外的新书咨询有所了解,并向编辑部门提供选题,编辑部门从中挑选后,再由编辑、发行等部门作市场和预算评估。而对于版权部的考核,则是按照申报选题的通过率来与编辑部门的“码洋考核”相对应。不仅如此,该公司专门在版权部下设置翻译部,协助版权部处理外文信息。
此外,数字出版的“走出去”也将成为未来的热点所在。随着数字出版市场的逐步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在数字版权以及互联网版权方面的权益。如何妥善处理这个问题成为数字出版行业良性发展的关键点。
受访者还提到,现今版权部门的“版权”二字已过于狭窄,未来将逐渐过渡到“国际合作”、“对外合作”这样的层面来。然而,国际合作部、对外合作部的现有职能能否切实符合“国际合作”、“对外合作”这样的定位,出版机构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带着作者走出去
据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主任刘乔回忆,2013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专程从奥地利赶到展会,目的是获得贾平凹的一个签名,而这个老人拿的是贾平凹上世纪80年代出的第一版《废都》。从这一案例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出版机构的版权部门非常有必要带着作者走出去,与海外的读者近距离接触,感受超越国界、民族和语种的认同感。这或许也应成为版权部门的一种职能新方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