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①联结两个原先割裂的环节,打通信息以及交流。首先,一方面给书店产品卖点、宣传、陈列及添货指导;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提供给出版方足够的销售信息反馈(可以像开卷数据,提供可监控门店的实销总计,并提供所辖区域销量的预测)。其次,在基础信息之上,一方面给书店出版结构和方向,以及市场热销品类和品种的数据分析反馈;一方面给出版方来源于市场反馈和分析的出版指导。
②营销活动的引入和落地。当下出版方对营销活动加大了频次和力度,但除同步教辅外,一般品类的出版方活动都是主要面向新华渠道和分销独立型书店的,如何能做分销依存型书店活动的引入和落地,值得分销商思考和尝试。
③书店商业价值的充分挖掘。学生群体,是目前规模庞大的一个消费群体,除了在学校聚集外,最多聚集的地点就是书店。所以,在书店,第一要攫取这个群体的图书消费力,第二也要挖掘他们更多的商业价值。比如广告价值,假如某分销商拥有一省上百家书店的广告载体资源,不限于LED屏、平面灯箱广告位还是电视,类似于分众传媒的电梯广告资源位一样,商业价值巨大,辅导班应该是最先愿意买单的金主;比如支付入口,帮助移动支付厂商共同做合作书店的推广……
④书店经营升级指导。新华系下属门店升级有连锁总部把控,在经验累积下,效果逐渐提升。而分销依存型书店单打独斗,升级效果不少不如人意,这时分销商如果能有专业切入,包括场所升级、业态规划、软件升级等,其中既有合作商机,另外也是客户黏性培养的一种方式。
⑤平台产品多样化。现在书店在文创用品的进货上还是比较头疼的,分销商介入这块的也比较少,分销商可以考虑涉足。不只文创用品,只要是下线书店需求的产品,都可以纳入考虑。
可以拓展的方向不只这五点,这里是抛砖引玉,综合来讲,中盘的价值,之于供应商或者大而化之为厂商,就是产品的精准投放,广告宣传、活动落地和信息反馈;在终端书店,则是常规产品利润保证,经营升级辅导,商业价值挖掘和变现。而对于中盘本身,渠道加价,资源整合,传播媒介,都可以作为利润来源点。
在零售渠道时,我曾尝试改变。在营销活动上,从之前对人数和码洋的追求转变为对用户黏性的培养;在服务上,从卫生和态度等维度深化为诸如个性书目等专业服务的提供;在产品管理上,从各店水平不一的采进方式规范为科学有效的进销存管理;在人员培训上,从传帮带的传统模式改为知识库沉淀的知识树形态等等,但在当时与整体书业零售的流行改革方向并不吻合,产生不了所谓的即时收益,因此难以取得认可,一味坚持的话,就变成了唐吉可德式的冲锋,并最终搭上自己的职业前途。
但书业也是在边反思边前行,现在已经不再盲目提场所升级了,不少店面开始向内审视,我相信这会是趋势。做商业,应该更多的是未雨绸缪,而不是危机来临后的亡羊补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