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曾经在《中小型民营书店,现世安稳还是风雨欲来?》一文分析过分销依存型书店的危机,分销依存型书店折扣首先拼不过电商,其次随着新华系统经营业态的升级,也许某一天文创用品和其他业态成为了店面利润主体,同步教辅和学校推荐图书就可以大幅折让销售来作引流。
再有,一些已经有成熟运营模式的民营连锁书店以及电商都有可能进入市场切分蛋糕。之前只有当当线下书店的试水,尚几乎体现不了威胁,毕竟他们还是在走独立书店模式的路子,而且集中在大城市。但近日的一条与图书无关的新闻反而让我觉得值得警醒。2017年6月20日,河北任丘市辛安庄第一家京东便利店开业,而且计划在未来开设50万家。如果哪天刘强东打算在实体店复制图书在电商平台的引流功能呢?图书行业会不会有类似或者其他破坏式的创新不可预知,当分销独立型书店运营的市场发生变化,影响一定是会传递至分销商和出版方的。
你待在舒适区不愿做的事,迟早会有人来做,不管是行业内的,还是跨界的搅局者。虽然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拼杀,但如果不断的市场蚕食时却无力反击,那种无奈无疑会是痛心的。
我们离成熟的文化商业组织还有多远?
马云在6月底的首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讲道:“我们应该多花一点时间在客户上,在未来上,比多花点时间在竞争对手上要来得重要。”不要总想怎么打败对手,而是要做强自己。分析行业趋势,做对应的运营储备或调整,进取便是最好的防御。马云还曾说:“如果我有一个主意,我办公室90%的人都认为是个好主意,我会马上扔掉;因为你能看到这个机会,所有的竞争对手都会认为这是机会,我们要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这个境界就有点太高了,我认为我们应该既迎合当下的经营模式,亦储备未来的战略规划。直白来讲,即当下的钱要赚,未来也要还能赚钱。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商业文化组织,方向在哪里?
分销依存型书店:危机意识和内控重视。书店未来的运营模式不多谈了,媒体讨论较多,本人也有几篇文章谈及,这里只讲两点。
①要有危机意识。不要等到感觉到痛时才求变。
②要重视内控。场所升级、文创引进、活动体验、政府支持,甚至书店经营者的个人明星化打造,这个都是需要去做的。书店迎合眼球效应,具备话题性,甚至自带BMG效果,并培养读者黏性和做业态融合,对店面经营提升都是正向的,但切勿忽略内控,在内部经营上与行业先锋相差甚远。现在很多书店经营者,你跟他聊场所升级等相谈甚欢,一聊到内控,他就呵呵了。某分销商跟我抱怨,一次开会做产品运营知识分享,书店兴趣寥寥,席间想征询建议,却多避而不语,而更愿意讨论会议安排的住宿饮食比另一家分销商如何。
分销商:脑洞大开,畅想中盘。现在规模大的分销商,多是代理大品牌同步教辅的企业,但出版方对渠道把控的渗透性,我相信不少分销商其实是有危机感的,希望自己能有掌握主动权的领域。我觉得对于分销渠道,其实还有很多事是可以去做的。首先是前面提到的,出版方与分销依存型书店之间有信息鸿沟;其次,书店还有很多商业价值未被挖掘。我觉得未来分销商应该是一个平台,不要止步于做传统的批发商,而要做中盘,比出版方更懂发行,比终端书店更懂零售,为供应商和民营终端书店双向提供可控的窗口。这里分五点来畅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