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苦练内功”方能有所成
面对竞争的白热化,原创作品和优质选题的匮乏,少儿阅读需求的不系统性、不平衡性、不专业性等发展问题,非专业少儿社如何才能在少儿出版的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擦亮自己的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陈德建议,首先要遵循少儿出版本身的发展规律,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杜绝“饮鸩止渴”;海飞也表示当前少儿出版需要的是“慢写作,精出版”。
其次,构建灵活的生产经营机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许多采访对象表示,面对前有品牌强势的专业少儿社、后有机制灵活的民营少儿出版策划机构,非专业少儿社必须在人才引进、工作流程及管理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建立少儿出版中心或少儿分社,使得非专业少儿社既能在选题策划、出版和市场推广上具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又能在国际合作、销售、物流、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等方面得到总社的支持。”施东毅谈到。自2008年进入少儿出版领域至今,化工社已经实现年出版图书300余种,动销品种1500余种。2016年,化工社少儿图书以1.6亿元的销售码洋在全社销售占比20%左右,但这样的发展速度却还与化工社少儿出版中心主任丁尚林的最初目标有一定距离。他认为,随着综合出版社出版机制的内部调整,若在管理、印制、市场与发行等部门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少儿出版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编辑的业务水平与营销能力,化工社少儿出版中心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基于教材教辅,开发了一系列少儿读物
第三,建立一支具有少儿出版专业精神的队伍。尹志勇认为,非专业少儿社进军少儿出版遇到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尤其是少儿编辑、发行、营销等核心人才的短缺。大连社社长兼总编辑刘明辉对此看法一致:“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是发展的保障。”爱童书、懂童书又熟悉市场的策划编辑,能够深入社群组织线上分享的营销编辑,能够组织线下读书会的“故事姐姐”,能够撰写软文、并形成自媒体有效传播的文案编辑以及能够设计富有童趣的插图的美编,这大概是所有非专业少儿社都需要的。而天地社少儿分社从2016年底成立至今,13人的团队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目前还在持续扩充人才中。
第四,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构建核心的产品线架构,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大百科社在调查读者需求后发现,购买图书的家长非常重视阅读的品质和出版品牌。目前,大百科社的主要产品线集中在6-10岁儿童,未来,该社还将细化现有产品线。横向来说,针对0-3岁低幼、3-6岁少儿、6-10岁儿童、10-14岁青少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策划相应的百科全书;纵向来说,除了DK儿童百科产品线之外,还将延伸至DK孕产育、DK成人百科,以此扩充核心品牌,做“从出生一直到老,陪伴读者一生的百科全书”。“十三五”期间,苏美社还将不断壮大文学、绘本、科普动漫、艺术等五大板块的内容,夯实“苏美童书”品牌。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