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其次,非专业少儿社将其他出版领域的出版思维、运营理念、营销方式等带到少儿出版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儿出版产业链的迭代升级。比如,社群营销萌芽于其他类型图书领域,却在少儿出版圈结出了“硕果”,得益于一些非专业少儿社的重点发力。
第三,“在少儿出版的细分门类方面,一些非专业少儿社结合本社特色和擅长领域,实现了少儿出版特色出版板块的补充。”海飞提出,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打造的学前教育图书品牌“小金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少儿出版中心填补了国内双语童书出版的空白,大连出版社(简称“大连社”)依托“大白鲸”品牌打造幻想儿童文学高地等等。

20年间,春风文艺社的“小猪唏哩呼噜”系列发行量已过千万;大百科社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包揽无数大奖
纵观非专业少儿社的成长历史,不难发现,除了那些贸然进驻少儿出版领域却折戟而归的出版机构之外,目前市场上“雁过留痕”的非专业少儿社,都伴随少儿出版30多年来高歌猛进的步伐,或发展壮大,或适时惊艳亮相。记者发现,早在2002年,国内569家出版社就已有523家在出版少儿读物,15年过去,出版社总数和参与少儿出版竞争的数量分别增加了14家和28家。
早期进入少儿出版领域的出版社,大多都是产品线的自然延伸,如春风文艺出版社(简称“春风文艺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简称“大百科社”)。前者从1998年开始,在成人原创文学品牌“(大)布老虎”基础上衍生出了少儿原创文学品牌“小布老虎”,20年间打造出了发行量过千万的“小猪唏哩呼噜”系列;后者则于1999年单独成立了少儿全书百科编辑部,并以一本包揽无数大奖的《中国儿童百科全书》打响了在少儿出版领域的第一枪。
新的“搅局者”都已在其他出版领域深耕多年,在进军少儿领域时均有备而来。如2017年依靠日销7万册“汪汪队”系列高调亮相的“新天地童书”,是由肩负“振兴四川出版”重任而进行战略重组后的天地社少儿分社打造的童书品牌。陈德表示,该分社以跻身国内优秀少儿出版机构为目标,立足于打造高品质、具有原创精神的童书产品,在优质资源投入、专业精神以及专业人才等方面“荷枪实弹”。
“专业+品牌”玩转少儿出版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