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童书大时代,非专业少儿社拿什么“肉搏”?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少儿出版在开放的市场格局和政策利好的前提下,呈爆发式增长,已经成长为中国图书市场最大的出版板块,并逐渐形成了以专业少儿社为龙头,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大众出版社、专业出版社以及民营出版策划机构为补充的出版格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少儿社纷纷抢占少儿出版高地,试图搭上“中国童书大时代”的快车,但随着竞争加剧,同质化出版严重、图书利润被蚕食等问题日益凸显。非专业少儿社如何在扩张少儿出版版图的同时,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助力少儿出版业的长足发展?本报特别策划“非专业少儿社的童书进击之道”专题,聚焦非专业少儿社的童书出版现状,与业界同仁共同探讨和交流。
出版品种连续5年保持在3.6-4万种之间;市场占有率连续15年保持15%的高速增长;每年120亿元的大市场;市场份额超越社科板块成为图书市场第一大板块……中国少儿出版如今正欣欣向荣地发展,也成为出版业中的“兵家必争之地”。著名少儿出版家海飞将少儿出版的发展盛况定义为“童书大时代”的到来,而除了在国内少儿出版领域保持龙头地位的36家版协少读工委成员单位之外,大众出版社、教育出版社、大学出版社、专业出版社以及民营出版策划机构等组成的非专业少儿社方阵,在不断争抢少儿出版市场这块蛋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见证并推动着中国童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583家出版社中有551家在出版少儿图书,其中,非专业少儿社占据了少儿图书零售市场总码洋的70%以上。而近年来,出版机构上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的图书选题中,非专业少儿社的少儿图书选题占比80%左右,专业少儿社占比仅20%左右。
尽管涉水者众多,但真正形成出版规模和品牌影响力的非专业少儿社并不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非专业少儿社占据的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离不开蒲公英童书馆、蒲蒲兰绘本馆、耕林童书馆等民营少儿出版策划机构的贡献。虽然这些机构在少儿出版领域发轫较早,在编辑队伍的专业性、产品结构、发行渠道以及作者资源培育方面一定程度上具备了专业少儿出版机构的水平,但本文仍将其归类于非专业少儿社。
在多元化的角逐中,非专业少儿社应如何遵循少儿出版市场的发展规律,与专业少儿社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少儿图书“由多到好”出版新格局的到来?
“村村点火 户户冒烟”由来已久
客观上来说,非专业少儿社前赴后继地加入到少儿出版阵营中来的情况已然形成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现状,这也是国内少儿出版市场自然作用的结果。
2000年以前,中国少儿图书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教辅图书成为出版重点,原创少儿图书领域除了曹文轩、杨红樱、郑渊洁等名家之外,新作者寥寥无几,因此一些非专业少儿社逐渐引进国外畅销的儿童文学读物,以满足日趋旺盛的少儿阅读需求。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引进《哈利·波特》,不仅点燃了读者对国外畅销书的阅读热情,更将少儿出版的“引进版浪潮”推向制高点,不具备先天少儿出版资源优势的非专业少儿社将引进版视作“救命稻草”,开始成规模地试水少儿出版。由此,上世纪90年代初明文禁止“非专业少儿社出版少儿图书”的政策桎梏被打破。
在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看来,非专业少儿社的入局,首先加速了少儿出版本世纪初“黄金十年”的到来。而天地出版社(简称“天地社”)副社长、少儿分社社长陈德基于多年来的出版从业经验,也持同样的看法。“非专业少儿社参与市场竞争,丰富了童书品种,壮大了少儿出版规模,年出书品种从2000年前后的几千种上升至4万多种,少儿图书的市场份额从8%有余上升至20%。”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