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近年,妈妈群体逐渐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阅读推广群体。甚至有不少全职妈妈做志愿者,帮助整理图书协助搞活动,义务给孩子们讲故事等等。而社区书馆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批妈妈的力量已经不容忽视,有不少书馆开始着手从妈妈中培养专业的社区推广人和经营者。比如,悠贝亲子馆正在酝酿“妈妈合伙人”计划,通过招募有志于从事亲子阅读事业的妈妈,对她们进行持续培训,然后把悠贝已经建立的图书馆交给合伙人来运营管理。悠贝提供投资、培训支持,妈妈合伙人提供人力资源进行日常服务。此外,社区书馆联手出版机构提供公益支持也是一条不错的路径,比如天域北斗等公司的编辑在周末定期义务到社区书馆讲如何阅读图画书系列课。包括蒲公英童书、启发童书、电子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大量出版机构已经去过部分社区做过公益讲座。 (孙珏)
社区阅读推广义工团队建设技巧一二三
李玲(绿孩子[阅·Do社区]家庭亲子阅读项目负责人):绿孩子的义工小组,坚持小而精的规模,稳步扩大。到目前为止,没有成员退出。形成这个局面的原因是:绿孩子义工成长体系的建立和义工对绿孩子所做的项目和机构的认可。从一开始,绿孩子的义工小组就设立团队成员标准:1.经过首都图书馆“种子故事人”的培训并顺利结业的优秀学员;2.有家庭,和自己的孩子进行过至少三年的亲子阅读,坚信阅读的力量;3.周一至周五可以有8小时的服务时间。设立这样标准均是有原因,第一条是为了解决基础培训,事实证明,能够经历8个月的培训,大浪淘沙,顺利结业的都是真正热爱儿童阅读的人,这就避免了过度热情、没有专业方法的人不了解儿童阅读而加入义工小组。由于项目是“从亲子阅读切入到家庭教育,用家庭影响家庭”,绿孩子的义工均是需要有一定专业性,这样方可保证服务的质量。第二条是为了团队成员在服务过程中,有“咱家的孩子”可供案例说明,同为妈妈的身份(而不是专家、老师)极大地拉近义工与服务家庭的心理距离,同时,生活中的阅读故事,社区妈妈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三条,义工除了每周去社区中心做一次阅读活动,还要提前备课、轮流做观察记录、学习充电。经过评估,这些工作每周需要至少8小时的时间。
随着项目的推进,已经有4位资深义工,根据集体讨论,将第一条补充为:首都图书馆种子故事人培训优秀结业学员或资深义工推荐。每位资深义工有3个推荐名额,将她认为适合小组工作的潜在义工推荐到绿孩子,同时,绿孩子提供阅读活动见习机会,由其做3次观察记录后,再双向选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