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社区书馆生存方式调查(上)
寻找社区书馆的盈利可能性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孙珏
编者按:近年,独立书店生存堪忧,朝社区延伸是其途径之一。但社区书店的发展也有其自身的困惑,我们希望更深入关注这个看起来更有群众基础的书店生态圈,以及其经营者们如何能够更好生存,移动互联时代是否给社区书店带来影响,以及社区书店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先期我们与北京地区70多家社区书店(馆)进行了沟通,现在选择深度报道的对象是入选第三届北京市阅读示范社区的十大书店(图书馆),他们在众多的社区书馆中表现出来的活力、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他们的生存状况或许能为更多正在起步或者有起步愿望的民间阅读推广人带来些许启示。另外,我们将在今后的报道中推出(下篇),囊括更多全国各地的社区书店(图书馆),探索其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式。
成本增加带来生存压力
据此次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的不完全调查,2013年,北京地区的部分社区书店、图书馆,除了部分诸如纯公益推广机构绿孩子、皮卡书屋等有基金支持,以及格林童书馆的地租被物业免除,并且抱持公益推广的理念,尚能维持收支平衡,营收情况总体并不乐观。时尚廊2013年较2012年整体有5%的增长,但仍处于亏损状态。时尚廊年租金及物业费为300万元,对他们的生存依然构成相当大的压力。海淀区橡树湾社区第二书房读书会负责人李岩告诉记者,从2013年6月到2014年3月共10个月收入是22万多元,还不够房租成本。前期装修、购书等投入还不算。此外,橡树湾社区图书馆年租金第一年是26万元(含物业费,其中租金是20万元)。物业成本占到55%以上。尽管社区物业已经给予了一定优惠,但李岩依然难以承受。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