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百道:这是否是清华社在淘宝网上开旗舰店的初衷?
吴培华:在淘宝网开旗舰店,一方面是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以前也是我们自己做发行,现在新的媒介出现了,我们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电商。我跟天猫旗舰店经理讲,你目前的任务主要不是卖多少书,而是宣传,向读者展示我们的品种,因为网络的空间无限,而在书店上架才能展示,就是展销会展销品种也是有限的,而网络可以大而全的展示出来,所以必须把这个做好。我们确实感觉到新的媒体和技术对于传统出版商的挤压,我们必须要有所应对,至少要有应对的意识。
百道:第二次自办发行的潮流确实正在形成,很多大的出版机构已经在这么做。这一波与上一次自办发行的区别可能在于,营销与发行一体化,营销的工作除了专门的营销人员之外,既有编辑在做,也有发行在做,很多工作难以量化,考核问题让很多出版社比较纠结。在营销考核上清华大学社会怎么做?
吴培华:我个人的观点是,营销是介于编辑、发行中间,一手牵着编辑,一手牵着发行。我们社目前营销还是放在发行部,有一定的局限性。发行部的考核重点在于图书的回款率,发货多少,回款多少,作为一个业务员,首先考虑的是我这个月卖了多少书,其他东西不可能看得那么远,所以我认为一个出版企业,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营销机构,其次像我们这种大社,一年那么多图书品种,分级营销是肯定的。假如说分三类,一类重点,二类次重点,三类一般产品,重点类可以要求每个分社、每个事业部选报,哪怕一个季度报一种,对于重点产品你自己要有个认证,认为必须要社里来运作的就往上报,我们正在考虑组建一个选题和运作论证委员会,事业部自己有,分社也有,总社有,重点产品要到总社答辩,答辩通过总社来进行操作。
次重点的话,相当于是分社重点,总社将配合分社营销室;如果是一般产品,分社营销要自己运作,这是分级营销。现在的营销在考核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营销不是通过某一图书的一个数字,一个数据来说明的,它也有数据显示,但这个数据肯定不是产品直接在市场上表现的数据,而是营销宣传过程中间实施的措施和方法所体现的数据,比如说,重点产品,上了多少头条、发了多少软性广告、达到多少点击率,还有策划文案,作者、专家或者编辑的书评发了多少,这些都可以用来考核。等专门的营销机构建立起来后,我希望他们一方面向这面运作得好的出版社学习,另一方面了解一下媒体营销考核的焦点在什么地方,然后根据我们出版社的情况制定我们的要求,必须要细化。比如,同样的媒体营销,有传统纸媒,有网络媒体;策划、公关等方面,有专门写策划书、文案之类的,相当于营销编辑,可以根据这些岗位来细化。
百道:最后是一个私人的问题,您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到自己也是“北漂”,我们感兴趣的是,您在北京的生活怎么样,业余时间您是怎么安排的?
吴培华:讲生活,论舒服程度,苏州要好得多,无论是气候、饮食、生活的方便各方面都是。我之所以愿意“北漂”,是出于对出版事业的热爱,以前我们的署长说我对出版业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我不否认。有两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是我做出版人至今,坚持写了二十年的工作日记,从没落过,第二个,我天天第一个到办公室,不管在苏州还是北京,这个是习惯了,当然这也是内心对事业的热爱支撑着我,所以到了耳顺之年,我还毅然决然地来当“北漂”。可能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我自己也会很佩服自己的勇气。来到这边,我希望能够在清华出版社建设的过程中贡献一些力量,能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转变为现实。有一次,我在党支部活动日说,如果非要谈自己的梦想,那就是等我到七老八十的时候,我拄着拐杖到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来看看,走的时候年轻的同志们在后面指着我的背影说,这个老头,当年还是干了一些事情的,我就满足了。现在看到社里的一些板块已经初见成效了,这是我感到很欣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