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12月1日) 平装: 238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9787117167277 条形码: 9787117167277 商品尺寸: 20.2 x 13.8 x 1.2 cm 商品重量: 259 g 品牌: 人民卫生出版社 ASIN: B00AX1DIDM 商品描述 编辑推荐 《城市灾难防范与自救手册(便携版)》主要是立足于防患于未然,书中介绍的方法都非常简单,并且从实际状况出发,给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在现实中操作起来也很简单,有较强的实用性,方便所有人的参照使用。 目录 第一章灾难降临——那些突如其来的危险 灾害的定义及成因 灾害的特点及分类 各种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灾害的等级及灾后情绪 灾难后的心理救护措施 第二章暴雨灾害——城市雨灾的应对 暴雨的相关知识以及防护 暴雨来临时的危害及防护 暴雨引发洪水的救护措施 暴雨中开车的应急措施 被暴雨隔离在户外的应对措施 暴雨过后如何预防疫情 溺水时的自救与互救 第三章雷电灾害——无法消除的安全隐患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天气如何保护自己 人体受到雷击的危害及救助 如何救助被雷电击中的人 第四章火灾事故——是天灾也是人祸 家庭失火的应急要点 生活中的火灾隐患 预防火灾的日常措施 楼房居民如何火中逃生 高层建筑失火的逃生方法 不同情况不同的逃生方法 如何应对公共汽车内的火灾 地铁火灾的预防及安全逃生 火场逃生的几大法则 如何处理火灾后的烧伤 第五章地震灾害——如何做好防灾准备 地震中的“12秒自救机会” 地震中的防护措施 地震中如何避免被埋压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 如何避免地震中的踩踏事故 地震时正处于车内怎么办 位置不同应对方法也不相同 地震次生灾害的预防措施 地震引发的一系列危害 地震之后的疫病预防 如何开展震后施救工作 地震之后的心理疏导 第六章预防风灾——抵御肆虐的破坏者 如何减少龙卷风的侵害 如何躲避龙卷风的侵害 台风所造成的危害 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 台风带来的益处有哪些 台风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台风来临时的应急措施 海上船舶如何躲避台风 …… 第七章城市雪灾——雪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第八章凶猛海啸——沿海城市的安全隐患 第九章泥石流——美丽城市的入侵者 第十章传染病——加速病情蔓延的城市生活 第十一章交通事故——日常出行避险与自救 附录 版权页:  加强防火意识 牢记全国统一的火警电话119,进行报警时要说明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火势的大小,并且告知自己的姓名及详细住址。懂得使用灭火器,家里最好备有小型灭火器,以备不测之需。这种小型的灭火器,最好放置在厨房或者房间里面。 楼房居民如何火中逃难 发生火灾时,如果居住在平房里,可以很快逃生,但居住在楼房中。如何逃生呢? 选择楼梯逃生 当楼房发生火灾,并被大火围困时,要先对火势、火向进行仔细观察,然后选择逃生方向,如果发现楼梯上没有火光,也没有听到类似爆裂的声音,就说明楼梯并没有起火,就能选择楼梯逃生。 防护措施要做好 选择好逃生方向后,应该做好防护措施再往外冲。先用湿毛巾或者浸湿的手帕捂住嘴和鼻,以防止毒气吸入,然后弯腰或者匍匐前进。以最快的速度冲出火灾现场,到达安全地带。但如果发生火灾的原因是石油液化气或者管道煤气的话,匍匐前进的方式就不可取了。 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高楼内发生火灾时,切记不能乘坐电梯逃生,因为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如果这时你在电梯中反而更加危险,身处在电梯里面的人,随时都会被浓烟熏呛,甚至有窒息的危险。 不要贸然跳楼 火灾发生时,跳楼求生这种方法并不可取,如果只住在二楼,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可以选择这样的逃生方式。但对于居住在三楼以上的人来说,跳楼逃生不可取。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顺着楼房的雨水管道往下爬,但要先检查管道是否牢固,以防止攀爬上去管道断裂。另外,如果房门出不去时,还可以自造逃生绳索,把床单或者被单撕开凝成绳索,一头牢牢地系在床柜上,然后顺着绳索向下滑去。 寻求避难所 如果道路被大火封住,无法离开房间,而且连门口都无法涉足,就需要寻找另一条安全通道了。这时可以利用阳台向没有起火的房间转移,然后通过这个房间的通道进行逃生。如果房间外面的火势比较大,可以先用浸湿的毛巾、棉被把门窗缝隙直接封死,然后不断地往上浇水让其冷却,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外面的大火以及烟雾向房间内蔓延。 如果火灾发生在晚上,就需要先用手背轻轻地接触房门,试一下房门是不是发热,如果房门发热,这时就不能打开房门,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并不发热,说明火势还不是很大,通过使用正常逃生途径就可以安全逃生。 如果浓烟已经弥漫在楼梯间或者过道里,就要马上停下来,这时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中冲出去。火灾发生时,如果情况非常紧急,而且实在无路可逃时,可以选择卫生间这个避难场所。因为卫生间的湿度比较大,温度比较低,这时将水泼洒在门上、地上,以此不断降温,阻止火势蔓延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