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一本作者写了13年、出版社等了15年的书,到底什么样?

[ 来源:佚名    点击数:741    时间:2019/1/1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李敬泽帮李洱实现了这个愿望(拍下他摸《应物兄》封面的样子)

尽管13年看起来确实很唬人,但在这个追求碎片化阅读的当下,人们还愿意为这85万字的长篇小说买单吗?李敬泽直截了当地评价道:“《应物兄》的出版,对于出版市场怎么样我不太感兴趣,反正我也不负责卖书,我相信是对我们论文生产市场的重大推动,是对我们学术生产力的重大推动。”他认为不必被85万字吓住,“尽管这么两大厚本,看着看着,必然得趣”。在这个大部分小说都“急火火”的时代里,寻找到一本像大公园、大花园的小说,“你从正门进去也行,转转。从侧门也行,从后门还行,你是正着转、倒着转、哪转都行,都能让你坐下,都能让你觉得有意思。”在他看来,这部小说拥有让人走走停停、性之所致自然得趣的魅力,这恰是其庞大和丰盛之处。

微信图片_20181227221624.jpg

出版社盼了15年,为李洱打造“最长新闻稿”

2002年1月,李洱的长篇处女作《花腔》刚刚在人文社出版。距离当时,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五年有余。潘凯雄坦言,李洱并不是高产的作家,《应物兄》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2001年的《花腔》近25万字;2003年的《石榴树上结樱桃》,比《花腔》薄一点。写了13年的《应物兄》,从世界文学角度来看并不算什么,但在新时期文学四十年的历史上,不敢说绝无仅有,但至少凤毛麟角。

如潘凯雄所言,当下不少作者一两年都能出一部长篇,网络小说写手产量更高。但写作快慢绝不足以成为衡量一部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志,但从某种角度而言,的确能反映了一个作家对文学的基本态度。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能够秉持这样一种写作态度的作家的确凤毛麟角。

微信图片_20181227221619.jpg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童书出版10大困局,你“破”了吗?

  • 下一篇文章: 京东图书、开卷联合发布童书市场2018年度报告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43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719]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412]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720]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42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183]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120]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798]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846]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782]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731]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607]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843]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592]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624]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