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新书发布会如何走出自娱自乐的怪圈?
在中国消费市场上,作为吸引、协调和联络客户的重要渠道,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新品发布会举行;而在图书出版领域,新书发布会也是出版机构与读者建立联系的重要通道之一。我国每年出版新书20余万种,即使仅有十分之一的新书举办新书发布会,也足够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据记者粗略统计,作为图书行业的产业媒体,商务君家官网“出版商务网”近一年来,共发布了大大小小480余条新书发布会相关新闻资讯,此外,还有大量新书发布会由于交通不便、时间冲突等原因未能参加并报道。
作为打响图书营销战役的“第一炮”,长久以来,新书发布会在拉动图书销量和树立出版机构形象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因此成为出版业最常见的行业活动之一。但随着技术迭代更新,图书营销手段日益丰富,不少出版人开始思考,举行新书发布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传统的新书发布手段,能否契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新书发布环节要如何革新才能跟得上互联网的脚步?
审视:为什么要办新书发布会?
新书发布会出现的历史我们无从追溯,但出版机构举办新书发布会的价值非常明确:为了昭告天下新书出版,把新书的出版价值和背后故事分享给读者,并借此有效聚合一批与图书或出版社价值观相契合的粉丝,通过丰富的文化给养,使其最终转化为消费者。诚如西北大学出版社社长马来所说:“沟通读者,增强社会认可,就是举办发布会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不同类型和不同销售渠道的图书,新书发布会的形式和受众群体自然不同。
通常,大众出版的新书发布会大多带有阅读推广的意味,出版机构通过前期有针对性的宣传和造势,吸引目标读者自发前来参加,借助一场阅读盛宴为新书聚人气。今年4月,中信出版集团在北京华润五彩城推出了新书《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活动现场聚集了大量慕名而来的粉丝和读者,马薇薇、黄执中、周玄毅、胡渐彪、邱晨5位“华语圈最会说话的一群人”现场为粉丝支招,解决日常交流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作者自带粉丝流量的这类发布会通常能够收获较高的销售转化率。

中信出版集团《好好说话》新书发布会现场,吸引了大量粉丝慕名而来
也有不少大学出版社借助母体大学的资源优势,在大学生中以讲座或对话的形式,进行新书发布。今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清华大学文创院举办了一场讲座,推出新书《品牌授权原理(国际版)》,该书作者、资深品牌授权专家赛丹杰以“全球娱乐IP的品牌管理与授权”为主题,生动分析了自己曾经打造的经典品牌授权案例,这类干货满满的讲座,更容易抓住充满求知欲的在校生的心。
而一些专业图书或学术类图书,则多以业内研讨的形式召开新书发布会。今年4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当代日本文化思想译丛”,因图书专业性较强,发布会采用了专家对话的研讨会形式,以“理智与正义”为主题,邀请了众多对中日关系和历史等颇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探讨,也借此彰显了新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再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项目,专家研讨会形式的新书发布会基本不向大众读者开放。这类图书的目标受众多为高校、研究院、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等,举行发布会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新书在特定领域的关注度。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