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圆明园三百年祭》新书发布会现场
参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即便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对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业界也普遍承认传统新书发布会愈发流于形式,甚至演变成为“自娱自乐”的戏码,但没有人彻底否认新书发布会这一营销手段存在的价值。马来表示:“做与不做是不一样的,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做也是不一样的,新书发布会是必不可少的营销环节,也是一种硬投入,做了就会有所收获。”那么,理想的发布会应该怎么做?记者通过采访这些正在探路中的出版社,总结了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有选择性地举办新书发布会。在保证整体图书品质的前提下,出版社应该优中选优,挑选精品力作为之配备发布会的相关资源。有些出版社规模较大,年出书品种繁多,每年要举办百余场新书发布会,平均两三天就有一场,但社内资源精力都有限,加上有些书难寻亮点,势必会产生“应付差事”的情况。
第二,提升互动性,摈弃功利性。虽然发布会的终极目标是带动图书销售,但如果从一开始就带着功利的心去做事,往往会事倍功半。广西师大社营销中心市场部图书宣传主管余向丽表示,该社举办新书发布会重在与读者的互动和交流,并不会带很强的功利性,“只要读者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和体悟,就达到了我们做发布会的目的。”带着这样的理念,广西师大社的营销工作直面读者群体,凝聚起了强大且牢固的粉丝群,新书发布会动辄成百上千人参与其中。
第三,重视前期预热,打好组合拳。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临时抱佛脚的新书发布会大多只能做到“交差”的水平;但凡有影响力的,都做足了前期预热。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在线上新书发布方面步伐超前,据了解,华章微课堂创办近两年,规模从最初的几个微信群发展到几百个微信群,每一场新书爆款微课都做足了前期预热。如《激活个体》一书发布时,华章分社提前推出了主打“女神驾到”的预热海报,直播前一天,微课堂群数已超过200个,人数达10万人;直播当天推出的报道在朋友圈快速传播;随后趁势联合作者个人的微信平台推出多篇文章,展开密集攻势,一时间,华章微课堂的非常效果为业界所瞩目
第四,重要的新书发布会不应在书博会等大型书业会展期间举行。许多营销编辑都表示,书业会展大多环境嘈杂,各类活动繁多,很难引起较高的关注度;媒体疲于应付,无法深入了解每一本新书的亮点,会后通稿一窝蜂发布,无法达到宣传效果。在这方面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浙少社”)另辟蹊径,在廊坊书博会期间走进当地校园,将首发新书《国旗上的爸爸》赠予廊坊第17小学,并授牌该校为“全国阅读示范基地学校”。该社市场营销中心主任沈伟忠表示,浙少社希望通过进校园打造具有阅读服务功能的推广活动,与读者形成有效互动。

浙少社《国旗上的爸爸》捐赠仪式暨浙少社阅读示范基地学校授牌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