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四川省提出,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基本达标,贫困地区县县有流动文化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全面实施;实现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国民数字化阅读率达到80%;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8.99%,基本实现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为全民免费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农家书屋年均新增出版物60种;建成46318个阅报栏(屏)。
打造地域性文化品牌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伴随着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一背景下,地方政府愈发将文化产业作为发展经济和特色化的重要抓手,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精品。
北京市要求充分挖掘和展示北京历史文脉,推进首都文化、皇城文化、京味文化、运河文化等的研究阐释和挖掘利用。内蒙古提出繁荣发展民族艺术,创建品牌工程,打造“草原特色戏剧”品牌,打造新时期“草原文艺轻骑兵”品牌。云南省提出,发挥云南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构建“金、木、土、石、布”五位一体的民族民间工艺品产业发展体系;巩固提升玉石产业,在原石到玉雕的环节提升玉石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打造骨干型企业则是各省市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云南省计划培育50家营业收入上千万元的民族民间工艺品龙头企业,建立云南民族民间工艺品品牌认证和发布机制,打造推广50个民族民间工艺品知名品牌。湖南省提出,逐步形成7~8个湖湘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劲的湖南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打地域牌”在公共文化品牌建设上显得更为突出。浙江省提出实施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推出一批代表浙江水平、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和具有浙江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针对“一带一路”项目,发力“美丽浙江文化节”品牌提升项目,每年确定一个“一带一路”重点沿线国家举办“美丽浙江文化节”活动。
地域文化也是各省市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的重要着力点。贵州省提出,深入挖掘贵州省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以“大文化助推大扶贫”为主线,重点实施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打造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十大品牌”。四川省提出巴蜀书画艺术传承创新工程。
为了打响福建文化品牌,福建省提出打造“文艺闽军”,挖掘、整理、研究福建特色文化资源,重点挖掘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朱子文化、船政文化、海洋文化、福建书院文化、畲族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鼓励各种艺术形式创作凸显福建本土文化。山西省计划打造“太行画派”,开展重大题材书法、美术和工艺美术作品创作,培养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书画名家。
构建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