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发布“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部署“十三五”发展任务,绘制改革发展路线图。各地相继行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0多个省区市的“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出台。公共文化服务以标准化促进均等化、打造地域性品牌、构建传统文化体系成为各地“十三五”期间文化改革发展布局的重要着力点。
公共文化服务突出标准化均等化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换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多省市将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予以布局,有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已提上日程。不久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正式颁布,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推行提出新要求,多个省市的“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均将公共文化服务列入新时期重点发展内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则为主要目标,“标准化”“均等化”成为重点方向。
以标准化、均等化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浙江省提出,坚持率先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更加多元,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均等化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江苏省要求,“十三五”期间内,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1600平方米以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程度达到85%以上,公共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达到90%以上。《内蒙古“十三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创新公共文化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福建省提出,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省区市因地制宜提升公共文化水平,如以一些博物馆、图书馆或智库等大项目建设或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如辽宁省扩大博物馆免费开放范围,将符合国家规定、功能完善、社会影响较大、社会效益较好的博物馆均纳入免费开放行列,实现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和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博物馆数字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该省二级以上博物馆全部实现数字化博物馆功能;建设流动博物馆,围绕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博物馆进校园、进社区的系列活动;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推动建立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
内蒙古鼓励和发展国有博物馆,扶持和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和提升一批特色博物馆,不断完善全区博物馆体系建设,包括建设内蒙古智慧博物馆,实现全区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资源共享,全面提升博物馆研究、保护、服务和管理水平;建设全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和项目库,与学校联合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
浙江省要求全省“十三五”期内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国家一级馆比例应达到90%以上。
浙江提出,省级中心镇或常住人口超过10万的乡镇(街道)设立图书分馆。鼓励 24小时自助图书馆建设,并建设一个全省图书馆共享、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储备书库。采用高密度自动仓储,由浙江图书馆承担管理职责,供浙江省范围内图书馆和读者共享利用,以满足全省性的文献储存保障和共享需求。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