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目前,这一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也总结出一套项目运作经验。黄书元说,这种项目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就工程所涉项目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支持、财政补贴、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尽快编制出台具体实施办法和细则,真正把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弘扬传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2016年以来,由国家统编的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了大幅增加。但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副总经理吴志明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传统文化教育目的性还不够明确,系统性还不够完善;二是德育类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内容还远远不足;三是传统文化教育尚缺乏修内达外、知行合一的考核。
对此,吴志明表示,必须建立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顶层设计框架,并逐步落实实施。他建议,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思想、美德进行系统性提炼总结,然后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的人物传记和历史故事案例加以阐述说明;在统一编制三科的中小学语文、历史、德育类课本中加大我国优秀传统内涵,特别是德育类课本,可以考虑参考新加坡教育部编写的《儒学伦理》课程,重点突出少年立志的培养;中考和高考增加对中国传统思想、美德学习和践行的考核内容。
关键词四:公共文化服务
谈及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认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是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的事情。宋国权曾担任安徽铜陵市委书记,他在任期间,“图书馆+新华书店”的铜陵模式被各地纷纷效仿。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群体。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也是热议的话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中小学馆配图书的质量整顿已刻不容缓。
而要想从根本上整顿好图书质量,必须首先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图书的招标采购行为。朱永新建议,第一,组织专项行动,检查剔除劣质图书。第二,组织研制中小学图书馆基础书目,各地中小学馆配图书招标采购项目至少70%-80%的图书必须从该书目中选择,其余20%-30%可由当地教育部门、学校组织自选。第三,规范组织集中采购行为,避免恶意低价竞标。第四,公开采购书目与中小学馆藏书目,对最后中标图书的品种、价格、出版社、版次等信息全部上网,对责任人进行公示。第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完善长效督查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夏津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袁敬华则更加关注特殊儿童的阅读需求。她说,书店的图书都是按照孩子年龄、图书种类等分类,基本找不到适合特殊儿童阅读的书。“我们买书的主要渠道不是书店,而是出版社。如中国盲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袁敬华希望出版社和书店能更多地关注特殊儿童群体的阅读。
关键词五:人才激励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取得了较大发展,涌现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但是,由于缺乏与市场化接轨和配套的人才激励机制与激励政策,使得越来越多的国有文化企业骨干人才出走,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