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互联网下半场,内容平台打响烧钱战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476    时间:2016/12/18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出现质疑是正常的,在经历移动互联网初期以及O2O行业的烧钱战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在回归市场理性,每每遇到“烧钱”二字时都会问出这个问题——未来究竟能否盈利,商业逻辑究竟是怎样的?一旦这个问题接不上去的话,这说明故事根本无法讲通。

当我们把“未来究竟能否盈利?”,“商业逻辑究竟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套在O2O市场和资讯市场的时候会发现,两者虽然都是在大肆烧钱,但无论是烧钱的动机、烧钱的目的以及烧钱的逻辑都完全不一样。

O2O的逻辑是通过巨额补贴去砸出用户习惯,企图在用户形成消费惯性之后再实现用户留存,O2O是通过钱逐渐去创造用户需求。也就是说,通过烧钱的策略,把一个低频的用户行为培育成高频的用户行为。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种做法就像是肉包子打狗,只有少数狗会因为包子好吃和你回家,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去无回的。平台方等于是一个个包子不断扔出去,企图把用户这条狗据为己有。

但资讯平台的逻辑完全不同,因为资讯的消费实际上是刚需。内容消费者一直都是免费消费内容。过去内容创作者不管有没有补贴,都要创作内容。需求和供给都是固有存在的,但没有补贴的情况下创作者创作生命可能会随时结束。

今天各个资讯平台花大价钱去补贴的目的在于扶持内容生产者成长,帮助其找到商业价值、品牌价值和用户价值,为内容创作者的商业化铺平道路。

而且内容平台并非不盈利,相反来看,盈利能力还很强。各个平台实际上都是通过信息流广告的方式积累了一大批广告主,已经能够有很好的生存空间,名为烧钱实为反哺创作者,把一部分广告收益分给创作者,让平台的内容生态更为繁荣。

另外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今天主要的几家平台背后实际上都是由BAT这种巨头扎起袖子亲自下水操刀的项目。和过去面对O2O时更多只是投资、收购的思路完全不同。

这也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内容这片红海虽然是红海,但和O2O你死我活的白刃战完全不一样,这是一场更考验资源整合的战争。虽然面对的都是C端用户,但B端的内容创业者也在极力和所有平台都打好关系,各个平台事实上是共生共存的关系,唯一的区别在于谁家更能培育出更良性的生态。

BAT三家杀入内容市场的意图究竟是什么?

更值得关注的是,BAT各家面对内容生态时的意图各不相同,各有各的考量时,虽然看似在做同一件事情,核心内涵却又大不相同,属于各说各话、各走一边。深入分析来看,BAT杀入内容市场的意图分成两种,一种是丰富自家内容生态,另一种则是开拓信息流广告的收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构建传统出版的虚拟场景

  • 下一篇文章: 读者·书房:融合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3]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2]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3]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0]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79]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38]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18]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893]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2]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2]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39]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699]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69]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77]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6]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