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读者·书房:融合发展的另一种可能
编者按:微信红利期已过,在涨粉成本增加、涨粉愈渐困难的形势下,“读者”微信公众号能保证平均每天5000多个粉丝的自然增长;在自媒体停止“野蛮生长”,变现成为普遍关注的话题时,“读者”完成了从微信公众号到电商,再到多元文创产品开发及用户场景构建的“三级跳”,这种尝试和转型堪称“一股清流”,或许能给业界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读者”微信公众号开通于2012年,时值微信风云初起之际,《读者》杂志很有前瞻性地在新媒体方面进行了布局。2014年,北京读者天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简称“读者天元”)成立,“读者”微信公众号转为公司化运营,截至目前,粉丝数量已超过210万。

2012年,“读者”微信公众号开通
微信公众号显然不是读者天元的终极目的,作为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读者传媒”)的全资子公司,如何依托于《读者》的优质内容资源,积累大量粉丝后进行变现,是摆在读者天元面前的命题。正如读者天元副总经理李进所说:“读者天元更多地承担了读者传媒探索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排头兵’之一的重任。”
从社群电商到文创产品开发
微信公众号的变现基本遵循一种路径:自广告始,逐步发展到社群电商,再向其他领域延伸。“读者”微信公众号也是如此。依托《读者》杂志的优质内容资源和品牌影响力,在粉丝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广告收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李进认为,广告对于《读者》来说不是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和变现形式,将一家公司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相对发行并不稳定的广告上,这家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堪忧。“说白了,广告目前只能为公司营收锦上添花。”李进希望为自己和公司找到一个“稳定的营生”,这要是一个长久、有一定“壁垒”的业务,是依托于《读者》杂志和“读者”微信公众号这两个自带巨大流量的平台所尝试的转型。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