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长于内容、短于产品研发和供应链建设,是很多出版传媒企业转型文创公司的短板,李进认为,这是企业基因决定的,但李进认为,“商业上没什么不可能,诺基亚是个伐木公司,IBM之前是卖打孔机的。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高层的战略能力、意志力和节奏感,以及中层经理人的开拓创新能力和执行团队的落地能力。转型成功者总是少数,突破不常见,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在读者天元副总经理李进看来,好的、有诚意的文创产品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品质、成本、需求
虽然有波折、有困难,但开局不错,前景可期,李进对“读者·书房”的发展模式信心十足,他把“读者·书房”的产品分成几种类型:爆款、常规款、冷门款,几种产品类型的投入比重不同,也承担各自不同的任务:爆款聚人气、聚流量、创收益;常规款完善产品体系,进一步留住用户;冷门款提升口碑,加强用户黏性。除了采购,“读者·书房”也在尝试自己设计和开发产品,旗下的“还读”就是一个自产文化创意品牌。“读者·书房”希望通过这些有品质、有诚意的产品传承《读者》杂志一直以来的人文关怀。
用场景构建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器物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产品的开发也是为了构建场景。“书房场景”并不局限在书房,用李进的话说,“现在寸土寸金,普通人家哪能专门开辟个书房。但阅读是必需的,它可以在阳台、沙发,甚至床上完成。”在这个场景中,“读者•书房”的产品便派上用场了,它们能够满足用户阅读时的基本功能性需求和情感心理。
读者天元最近在设计一款矮书桌,桌面上可以放茶杯、咖啡杯,下面是书架一样的隔断,可以摆放30本书左右,高度是成年人坐下后随手就能够到的。这样一个小巧精致的创意家具可以放在卧室,也可以放在客厅,它与书、与咖啡或茶营造出来的就是“书房场景”,而这个场景内的所有器物都在“读者·书房”的开发范围内。李进认为,“读者•书房”是一个以不同书房场景为核心的垂直电商平台,以内容为软件,以器物为硬件,聚集一批作者、设计师、文具迷、书房文化爱好者,他们具有极强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情趣,能够给用户提供丰富的场景组合和个性化的场景定制方案。

器物要在特定的环境下使用,产品的开发也是为了构建场景。“读者·书房”希望通过器物为用户构建书房场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