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此外,队伍建设也是吴培华相当看重的。“我希望我们的编辑是复合型人才,但最起码的要求是基本功要扎实。”吴培华对清华社的新编辑培养工作提出了九个字方针——即“招得进、留得住、带得出”;对老编辑包括即将退休的编辑,他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上任之后,为了能够打造一支过硬的编辑队伍,吴培华对队伍的调研倾注了不小的精力。他组织调查了近三年内退休编辑的状态和流向,了解他们的最新动态,是在颐养天年,还是任职于其他出版社等,“如果是后者,那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留不住人才”。通过对队伍年龄结构的调查,他发现曾有7年没有新编辑进社,导致了现阶段1975-1985年的中层人才出现断档,社内的干部提拔相对困难。他立刻建议加大清华社的招聘力度,着力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品牌——要“用得好”更要“对得起”
无论在全国还是在全球范围内,“清华”都是一个响亮的品牌。吴培华十分看重这个品牌,强调要做好品牌建设工作,“要对得起这个牌子,更要用好这个牌子。”
他提出,要充分利用好“清华”品牌为图书出版服务。例如职业教育出版。在教育的层次上,职业教育优势较弱,清华社的职业教育出版没有局限在某一套教材的出版上,而是秉承“职业教育,研究先导”的理念,组织院校学科带头人对高职高专各专业进行系统化课题研究,为职业教育各领域提供整体化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教材编写出版。如此一来便在该学科领域以及出版市场具备了权威性,占有了话语权,树立了品牌。这一理念和方法几乎适用于清华社的所有分子板块,也包括优势板块——计算机分社。
吴培华还在清华社提出了“大教育”的概念,作为一家以教育出版为主业的教育类出版大社,清华社制定了锻造完整教育产业链的发展规划。除了针对高端学术、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中小学的业务板块,在少儿事业部的基础上,迅速组建了少儿分社,以“实现清华梦,娃娃从这里起步”为宗旨,从低幼启蒙、游戏益智、儿童文学、科普百科、卡通动漫等板块入手,以期在高起点上介入少儿出版领域,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产品产业链。“这正是对清华教育品牌的有效延伸。”吴培华如是说。

自清华社少儿分社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已在少儿出版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图为2016年上海国际童书展吴培华(中)与嘉宾合影。
正是基于品牌建设的要求,衍生出了质量把关的问题。吴培华清楚地知道有不少人希望借助清华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但他始终在社内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他说:“上任后的几年里,我亲手毙掉了不少经济效益可观但违背品牌理念的选题。”
正因如此,利用好清华社品牌的同时,吴培华也提出,要坚持出好书、出精品,充分体现出“清华”品牌的品质,“我们要对得起‘清华’这块牌子。”除了人力资源方面的调查,吴培华还在清华社组织了无效品种数(账面显示为赤字的图书品种)的相关调查,发现问题后,他提出了要控制图书品种数,保证出版质量,同时在考核机制等方面做了相应调整,不再将品种数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2015年,清华社出版新书品种数约3600种,同比压缩了14%左右,但销售规模、利润仍实现了增长。吴培华多次强调,“书要出一本成功一本。”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