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下沉管理重心,实现专业化
选题是出版社的立足根本,是出版社改革最基础的问题。出版社的改革不仅是大方向的改革,还要落到实处。出版社的选题管理改革以精细化管理为方向,同时完善监管制度。比如译林出版社的选题管理强调双向负责制,一方面社里把好出版总方向,主抓精品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将具体的选题策划放权至各部门,让其自行决定选题,发挥编辑的自主性。
同时,为确保选题管理科学高效,译林社从制度保障到资金扶持两个层面都做出了改变,首先完善《书稿审校制度》《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审读工作管理办法》等质量管理制度,建立问题出版物召回制度、质量问题通报制度、年度质量检查机制、年度质量分析会制度等一系列责任制度,增加出版质量奖惩制度;其次,从2016年起计划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精品图书,总体呈现出有要求、有监督、有检查、有考核的闭环管理模式,实现对出版质量的全流程把控与监管。
这些改革措施规范了生产管理模式,用制度保证了编辑部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本职工作,避免了内耗。
在改革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管理重心下沉,放权给分社也是出版社改革的重点。比如西安交大社的改革进行全员竞位,增加中层职位,设立副职,让年轻人加入到管理团队中。张伟说:“让老编辑帮助年轻编辑,如果年轻编辑做得好也会刺激老编辑,这对我们来说是改革阻力最小的一种方式。目前主要实行专业化分工、差异化政策理念和支付转移的改革政策,在考核方面,以前是以个人为主,现在是以部门为主,兼顾个人。这样的调整既能做出大项目,促进团队合作,又能对选题进行精细化管理,统一整体行为。”
而译林社则先后修订完善了《合同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等规章,实施《译林出版社精品出版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对主导重点及重大项目策划编辑的团队和个人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对应的精神和经济双重奖励。
在采访中,顾爱彬社长说:“译林社这些年,坚持用制度来管人、管事,有效地提升了各项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重一大’决策机制的不断深化推进,让译林社有效把握民主和集中的平衡,不搞‘一言堂’。领导班子放权也增进了部门业务开展的自主性。除了建立异地分支机构,还鼓励一些有想法、有才华的编辑自己独立组建个人出版工作室,力求进一步调动编辑在图书出版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自身出版经验优势与企业整体内容规划实现有效融合。”打破了出版社原有的壁垒限制,为推进图书各细分板块的专业化、精细化运作做了铺垫。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