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出版社管理再造:拓展版图,加强精细化管理
编者按:相比于出版集团的大规模改革,单体社又有哪些改革特点?他们在改革中又做了哪些措施,成果如何?且看商务君为你一一道来。
2016年是“十三五”时期改革发展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对实现出版社“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在国家不断出台利好政策的大背景下,不仅出版集团在积极改革,不少出版社也在加快改革步伐,一时间出版社管理机制问题成为业内讨论的热点。
2006年全国出版社开始转企改革, 2012 年底全国 580 多家出版社绝大多数都完成了转企改制,出版业市场主体基本确立;此后几年,很多出版社都动作频频,无论是选题管理、人事管理还是经营管理,都体现出了一种时不我待、不改不行的紧迫感。
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
从大的方面说,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为出版社提供了改革的动力。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关于出版的政策措施,也启动了很多出版工程,这些政策不仅体现出了政府在“管”,还带有服务色彩,让出版社的改革更有底气。而且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对出版社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谈到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简称“西安交大社”)社长张伟说:“这两年出版社都在改革调整,有些出版社的改革并不是说政策说要改才改的,而是出版社出于自身需要,不改不行。改革要从选题、人事、考核等多方面进行调整,出版社的问题并不是解决某一个点就能全部解决的,这也是出版社现在改革的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选题不合理会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人员老化、积极性降低,慢慢地导致出版社库存量大,经营风险变大,造成出版社竞争力不强,陷入被动局面。说到底,改革最难的还是改人,出版社观念老旧,工作习惯和常年养成的惰性是最难改的。”
所以出版社从内部管控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革,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提高在行业内和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关键。
从2015年开始,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简称“浙少社”)也在进行组织结构改革,目前实行“分社+中心”的管理模式。浙少社社长汪忠表示,改革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主营业务和相关相近业务的合作,进行产业链延伸,从而实现内涵式扩张和裂变。终极目标是完成集团对浙少社的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完成浙少社的集团化工作。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