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走向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普遍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要有利于优化高校的人才标准和评价方式,科学选拔人才是首要功能。二要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要有利于保障社会公正和教育公平。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内容,就是要坚持高考招生制度的核心价值取向。这次改革不是颠复,而是完善。要围绕改革目标进行统筹设计。
一是招生计划配置改革。现存主要问题是区域和地区差异比较大,省际之间的高等教育矛盾和毛入学率、高考入取率、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比较大。二是弱势群体上大学机会还不均等。我们必须改进高考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形成促进入学机会公平的长效机制,。一要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今年开始,就要把招生计划增量更多向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倾斜,多投计划,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之间的差异。二要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这已经被有关方面确定。部属大学要调节属地招生计划,进行定向招生,单独划线。
二是入学考试制度改革。现在入学考试主要弊端是考生的选择机会比较少,往往是一考定终身。考试内容过于强调统一性,很难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培养目标的需求。文理分科考试不利于考察学生综合素质,还导致了高中学生分科,高中生偏科。非户籍学生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公平性受到影响。
入学考试改革内容有哪些?一是改革入学考试方式。首先是本科生和高职高专学生要实行分类入学考试,两张卷子。部分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试行注册入学。外语科目考试可以尝试一年两考,试点是在上海和浙江,今年起已经实施。二要改革入学考试内容。以国家基础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标准为依据,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考察。要探索文理不分科办法,扭转基础教育过度强调应试和学生偏科现象。三要改革高考命题方式,这涉及到命题专家队伍建设,对考试规律的研究,试题库的建设等。四是招生录取机制改革。主要问题是录取新生将高考成绩作为唯一依据,而且分批次录取,标准单一,高校自主权小,人为地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也会误导了学生和家长正确选择。事实上有些所谓二本、三本学校,部分专业水平是非常高的。有些专业不亚于我们的“985”、“211”大学。再有,在招生录取中设计了名目繁多的加分政策,严重影响了高校录取公平。
招生录取机制改革的走向包括:一要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改变投档录取模式,强化高校质量建设的主体地位,提高改善学校声誉,吸引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生源。二要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包括招生对象、考核内容、考试方式和时间。从今年开始,90所大学的自主招生不再搞联考,学校单独组织自主测试,时间放在高考后,高考成绩出来之前的半个月左右。三要建立和完善考生综合评价机制。将来就是统考考语文、数学,文理不分科;外语一年两考,把最好的成绩加到高考成绩当中,形成语数外三门成绩。除此之外,高中学生可以自选三门课程,按一定等级加权赋分,纳入到高考成绩中。还要把综合素质测评档案作为高校录取重要参考。四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多元录取机制,扩大高校招生录取自主权。包括自主录取、注册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种录取方式,都可以进行探索。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