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一是现在的高考招生制度不能够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过去我们处于精英化教育阶段,上大学机会很少。必须从考生中选拔一批尖子学生入学深造。现在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分层分类趋势非常明显。考试招生方式能否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人才选拔需求?本科和高职高专层次要不要实行统一试卷?都是高考面临的问题。
在选拔人才方面,现在偏重考察程式化知识,而对培养创新人才所需要的种种素质则很难考察。高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使一些具有特殊禀赋、学科特长,但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难以获得升学机会。
还有,我国义务教育已经免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加快普及。必然要求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类评价制度有相应变革。这就涉及到教材改革问题。现在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竞争压力过大,身体素质下滑,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
二是高考招生制度的公平性遭遇到挑战。比如高考加分问题,尤其是所谓奖励性加分,近乎失控,严重的悖离了教育公平原则。高校自主招生、体育艺术类的特殊招生,舞弊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点招现象也还依然存在,冲击了社会公信力。比如异地高考问题。一线城市非户籍人口现在急剧澎涨,尤其是北上广深等城市,前些年很多孩子还小,现在已经到了高考阶段。比如弱势群体入学问题。现在省际之间高考录取率、高考录取分数线差异比较大。全国高考录取率76%,是平均数,实际上低于76%的还有不少省市,只达70%左右,甚至更低。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少数民族子女入学机会偏低。尤其是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矛盾更加突出。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是高等教育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体制改革深化,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多,不同利益诉求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教育改革措施往往体现为要兼顾和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各种诉求的目标差异很大,难以形成改革共识,加大了改革难度。2014年全国有28个省市实施了异地高考,报名人数达5万多,这种状况大家仍不满意。有的地方如北京,只能报考高职高专,大家意见就更大。
二是高考招生制度被赋予更多功能。除了选拔人才以外,已经成为社会流动的阶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很多孩子为了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参加高考。尤其是农村考生,高考是跨越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通道。这已经不是高考招生制度承载的功能,而要通过学校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办好每所大学才能够逐步解决。这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已经是两个不同范畴。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