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参与平台、作者作品推介亟待双管齐下
有观点认为,无论是原创资源还是出版能力,中国出版整体上与国际同业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其中一部分“尖子生”是有实力去角逐国际奖项的,目前之所以没有 成力量、成规模进入国际视野,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游戏规则了解有限,参与不够,经验不足,而参与国际评奖是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功近利。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图书在“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已有了相对稳定的入选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这一通道。据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祝君波介绍,为推动上海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际出版交流中心,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主动联系德国莱比锡图书艺术基金会,申请其授权 作为“世界最美的书”在中国的送审机构,通过11届的连续运作,“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已经成为通往国际大奖的品牌平台参与机构和个人不断攀升,目前每年都 有七八百种图书提交申请,再通过成熟、专业的遴选机制,经“中国最美的书”选送的图书,在“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获奖概率明显提升。相比之下,类似平台在 国内还很少。李学谦表示,以少儿出版领域的插画家为例,在国内这部分原创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国内也没有设置任何插画奖,更不要说在行业内获得公认的 奖项,这直接导致与国际插画奖评选对接渠道的缺失。
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加大了对作者资源的推介力度,也从客观上增加了向国际奖项无限 接近的可能性。如2013年、2014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高洪波、曹文轩、秦文君、金波等儿童文学作家以及画家唐云辉等在中少社、接力社等的组织 下,与安徒生奖评奖委员会主席等国际少儿出版高端人士对接。又如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国际书展、与国外机构的合作等方式,大力对冯唐、贾平凹等作家进行国际 宣传,使这些作家更多地进入国际关注视野。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