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出版机构布局幼教产业抢先机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素行
国内的幼教理念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以“以开发宝宝潜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口号为代表,强调早期教育的功能,唤醒整个社会对0~3岁早期教育的关注,而且商业性质较为突出。2000年来,随着北京上海等地对学前教育立法为契机,加上妇联系统的支持,幼儿园自办亲子园和商业性亲子园大量兴办,数量虽多但良莠不齐。与此同时,关于早期教育的图书、音像制品、玩具大量涌现,加上网络的推广和普及,特别是新一代的家长十分关注早期教育。许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提供丰厚且良好的教育条件,不惜付出了大量的金钱与时间,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早期教育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吸引众多商家的投资目光。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嗅觉敏锐的出版机构近些年在幼教市场逐步展开布局,意欲深挖“学龄前儿童”这一消费富矿。其运作模式方面,一方面是开发幼教图书品牌,特别是电子化产品成为一大主流;另一方面则是创办幼教机构、或与幼教机构合作,深化幼教品牌,直接介入幼教市场。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联系到多位相关负责人,共同探讨了出版机构在幼教市场的经验案例和未来趋势,希望给更多有识之士以启发和借鉴。
举措1:幼教品牌电子化形象化
相信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学龄前儿童,甚至是低龄儿童,拿着iPad摆弄,玩耍自如。正如电视之于“70后”、游戏机之于“80后”、网络之于“90后”,“00后”已经把风靡成人世界的“苹果”当作玩具。特别是思维开放的年轻家长并不会过分反对孩子接触iPad,反而愿意将其视为开发大脑、运用手指的一种工具。面对这样的现象,不难想见为什么专门针对1~6岁学龄前儿童的各种幼教电子化产品在近些年来会层出不穷,频繁在书店、辅导班及网络上销售。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