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工作室 讯:
刘醒龙大胆借用侦探小说的结构来承载他要表达的严肃主题。故事以主人公曾本之突然收到一封以已死去20多年 的同事郝嘉的名义所写的信作为开头,为整部小说定下了神秘的基调。谁是写信人?信中如谶言般的四个甲骨文文字又有什么深意?其后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 丛生,充满了侦探小说特有的智力挑战。但刘醒龙这次的文体试验并不是为了迎合读者在故事性上的低端要求,他是从思想主题表达的需要出发,借用了侦探小说的 结构形式。因此刘醒龙以曾本之和马跃之这两位聪明的老学者为主视角,在层层剥开案件谜团的同时,也揭露出知识与权力相互勾结、相互利用的学术腐败的内幕。 而面对种种利害和功名,人们遮掩真相、尔虞我诈,更是将一切变得真假难辨。刘醒龙要告诉我们的谜底是:该天谴的一定会遭天谴,该天赐的一定会有天赐。
《庆祝无意义》
充满哲思的奇特小说
○刘绪源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虽然昆德拉以前的小说时有哲学化倾向,但这一次,哲思似乎更显系统,全书就是“何为世界与人生的本体”的思辨笔录。但它同时又是精彩的小说,思辨隐伏在人物形象和故事中,作者只提供路标,并不直指最后目的地。
小说一开始,通过拉蒙的议论,描述一位能说会道、见解不凡的同事在追女人时,总是输给另一位言词不清、谁都不明白他在说什么的猥琐男子,他的结论是: “高明就是无用……比无用更差。”他点出了人们常常不加注意并且很难明白的“无意义”的价值,这其实是全书的楔子,是打通思考的钥匙。其后,作者用很大篇 幅写了24只鹧鸪的故事,这是一种虚拟的写法,滑稽而又含意丰富,最后的结局,是不可一世的大人物的辉煌故事皆入“渔樵闲话”,而今安在哉?但他们身上无 意义的一面,与小人物相通的一面,反而得以长存。小说中的阿兰,人生处处蕴含着关于出生之谜的思考,另一位夏尔的故事又总是连接着死亡的问题——就在这种 生与死、大人物与小角色、伟大崇高与无意义生存的纠缠中,作者悄悄透露出人生真谛:原先以为最有意义的那部分,未必靠谱;那些“无意义”的部分才是最本 真、最永恒、最重要的东西,它们才是最后的实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