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人民邮电出版社副总编辑李长海告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市场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是判断选题、判断市场、判断行情的重要依据。这些信息包含了受众的需求信 息、同类产品信息,需求信息包含了较多的内涵,如性别、年龄、专业、偏好、价格需求弹性等,同类产品则包含了基本外在形式、内容、体例、价格定位、市场表 现、营销信息、媒体反应等。“通过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客户群分析,才能知道什么人群看什么书,才能了解到用户的需求,并有效地策划出适合受众需要的产品推 向市场。”
那么,这些数据要从哪儿去获 得?同时如何才能获得有效数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总编室主任杜辉认为,从宏观来讲,国家出版法规、政策,专业领域相关产业的有关政策,以及国家、 总局发布的关于整个经济形势、传媒文化类经济数据、出版业整体发展数据;从微观来讲,如商报·东方等各行业数据公司、媒体的数据报告和分析报告,各实体书 店和网络书店的销售排行等。这些数据,对出版人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国家宏观经济以及对出版业经济的连带影响都会有所帮助,落实到图书策划就是为寻找选题做 参考,比如从全国性媒体、地方性媒体及专业性媒体的热点分析中,就可以捕捉到新策划点。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助理刘为民也认为,要做好大数据时代的策划编辑工作,首先应该基于本源,即做好扎实的基础数据档案整理,从中找到策划灵感。怎么 样从当前的大数据——“云”中探取我们需要的信息资源?这是一个需要周密计划并实施的过程。编辑应确定长期的出版方向,定好产品线,然后沿着这条线做好相 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形成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为自己所用的数据档案。他说,作为专业社策划编辑,首先,应针对全国、各省区、地区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各个 层级学校进行信息收集整理,形成相应数据档案。比如针对这些学校的领先学科及带头人进行资源汇集,从而找到出版学术著作的信息并跟进,最终达到出版高端学 术图书的目的,同时针对学科开办规模找到策划教材的机会。其次,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大众阅读方式尤其是年轻一代读者已逐渐向屏阅读转变,信息采集自然 不能停留在以往的传统模式上,还应使用互联网的信息搜索、微博、微信等新型工具,在争取畅销作者的同时,从网络渠道捕捉新的市场热点、发掘潜力作者以及国 际作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