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从周期上来说,翻译书比较长,版权引进、跟译者签合同、翻译,往往要半年到一年,甚至两年。而原创有两种,一种是作者手上有自己的作品,这个周期就比较短,另一种就是你看中这个作者,但他手上还没有稿子,那就要跟作者聊,把作者肚子里的东西挖出来,比如你在一个文学杂志上看到某个作家的作品,写得非常好,就去找这位作家,了解他抽屉里还藏了什么东西。总的来说,我觉得做原创时间上比翻译短一些,编辑上要比翻译好一些。
百道网:在近几年工作中,对原创作品会有什么样的期待?在您的工作中,有没有比较赏识的原创作者?
彭伦:我觉得中国的作家应该多读一些东西,尤其是国外的东西。
文学方面,我基本不做原创,不过我最近出了一本原创绘本,创作者是位画家,在国外留学,以前给我们画一些书的插图和封面。他自己想做一个绘本,有基本的故事。因为不涉及很多文字,绘本相对来说比较好做,对国外出版社来说比较容易理解,作者刚刚把国际版权卖给一家西班牙出版社。
百道网:您和黄昱宁老师都是2013中国好编辑,两位是同行,您曾经作为译者跟黄老师合作过,请您谈一谈其中的渊源和合作的经历。
彭伦:黄昱宁是我的师姐,我做记者的时候就认识她了,当时她已经开始给杂志写东西了。最初我们合作了菲利普•罗斯的《遗产》,这是我翻译的第一本书,她在译文出版社,她们社这些年在当代外国文学方面做得非常好。从事编辑工作后,我们也有很多交流,我们还合作过《艺伎回忆录》,当时因为中日关系电影在中国取消了公映,小说是在原定的电影公映日期前上市的。此外,我们跟译文社合作了弗洛姆《爱的艺术》,卖得很好,一直再版,成了长销书。
百道网:您如何调和编辑和译者的工作?
彭伦:做编辑精力有限,翻译的书就少了,后来我就只译了贝内特•瑟夫的传记和菲利普•罗斯的一本小说。不过,现在我手头正在译一个美国编辑的传记,挺厚的一本书,任务艰巨。
百道网:您本身是编辑,对译者的要求应该很明晰,这一条件为您翻译作品带来什么便利呢?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