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Agent Orange:我不愿再当编辑的五大理由
如今谁还会愿意做编辑?理由数不胜数。作者总结了不当编辑的五大理由,每一条都戳中要害,想来一定会引起你的共鸣。
谁还会愿意做一名编辑?曾几何时,这个在出版业内的最佳职业现在似乎成为了同行眼中的最差职业。个中缘由数不胜数,让人不知从何处谈起,但以下这五点会是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
1. 其他人做了你份内的工作
已经几乎没有什么编辑能心甘情愿地或者是有权限拍板签下书稿了。他们不再会因为他们喜欢一部书、因为他们能清楚地知道如何能让这部书获得成功,或者因为他们的老资历和过去的成功经历而为他们带来让他们偶然产生的预感获得信任的权利。每一部书的出版与否都是由社内委员会拍板决定的——当然了,委员会成员还是拒绝了购买绝大多数的书稿,因此,一位编辑的基本素养、品味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市场营销部门、销售部门和广告宣传部门的同事们的质疑。
2. 他们做所有其他人做的工作
最有效地利用“出版机器”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亲历亲为地参与到各个流程中。一名编辑需要是一位专业的文案写手(你不想要依赖广告宣传部或市场营销部中的任何一个部门)。他还得是一名美术设计员,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书从被勉强套用在它们身上的单调乏味的装帧设计中挽救出来。编辑还是一名宣传公关人员,如果你想要你的新书获得更多的宣传,而不是将他们送到同样的老人们手中,这些人会做的只是给杂志社和电台打几个仓促的电话。还有相似的市场营销工作,如果你想让你的新书得到多于一个facebook页面的宣传,以及一些看似乐观的关于营销方案的交谈(虽然最终得结局很有可能是你们没有营销方面的预算)。还有最重要的是销售人员的身份,对于这些人员需要经常——但又要非常谨慎地,因为他们易被激怒——给予鼓励,并适时地拉回他们的注意力确保你的书没有被冷落或者遗忘,因为时不时地就有更具商业潜力的新书问世。
3. 每个人都有权做你的工作,但你却无权做他们的工作
编辑工作是一个允许所有人参与进来的游戏——毕竟,新书必须要靠每一个 “买进”来实现价值,因此你可以让你的市场判断力公开地接受来自其他部门那些对文学一知半解的人们的指责。但这让编辑们遭遇阻碍,他们转变立场,并在语言中暗示这些一知半解的人们他们还能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出色些。这样的暗示激发了众怒——特别是那些头儿们,他们很清楚,就凭出版业内开出的工资水平也不能指望在所有的部门配备优质的员工了。
4. 只有义务,没有职权
编辑们都有规定要完成的预算目标,例如预算责任,但是他们对于如何实现规定的预算目标却几乎没有掌控力。他们不能控制购买书稿的预算,并且还会发现为他们的新书准备的营销预算费用已经被削减了,另外新书上市期也已经被更改了,以至于他们的图书顷刻间就进入了坟墓。
5. 成功之作举目皆亲,惨败之作无人认领
这是由社内委员会拍板做出出书决定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后果。购买了一部所有的人都看好的图书的版权,但如果书稿质量欠佳,则是你一个人的错。你搭上了自己所有的社交人脉和热情,费劲心思终于拿下了一部除了你之外无人看好的图书的版权,并且这部书却很快被一抢而空,这时,所有的人立刻将它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眼光和机智。
首先,一个之前曾如此公司化运作的创新环境如今已不可避免地变得极为与个人权位利益相关。这样的环境对于编辑们而言是一种惩罚——他们往往对于政治不怎么感冒。这也促成了形成另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下,编辑的热情这一项已经被排在了任何人优先级列表的后边。编辑们的薪酬总是很低,但是确实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从其他方面看,这份工作是有价值的。但在当下的环境下我们似乎很难对此给出论证。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