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百道:您来到中华工商联后,是不是觉得空间更大?
徐潜:从做书来说,北京的条件比吉林要好。一个是出版社多,关于图书的信息集中;第二这里是文化中心,集聚了很多文化人,人脉方面比较好,出书的机遇也多;第三我们是全国工商联系统唯一的出版机构,背靠的资源很多,而我们发掘得远远不够。所以在这个领域我们要延伸一些业务,市场图书要做好,工商联系统里的书也要做好,一方面是为工商联大局服务,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资源平台,以后我们发展培训、远程教育、为民营企业职工阅览室提供书籍都可以有所依托,这才是一个具有现代传媒意义的出版集团。
百道:这是一座资源丰富而尚未被发掘的金矿。
徐潜:目前,非公经济的产值贡献率贡献已超过60%,吸纳了近80%的就业人数,国有企业没有这么多,这么大一个空间里专门出版机构只有我们一个,前景非常广阔。另外工商联有几十个行业商会,全国每个县都有工商联的组织,蕴含着很多刚性需求,很多文化产品都可以从这个领域辐射、渗透,关键是我们要去开发。
百道:除了您提到的行业商会和相关组织,中华工商联还有哪些资源可以挖掘?
徐潜:出版资源也很多,有很多民营企业、企业家,他们的人生历程丰富,富有传奇色彩,如果写出来的话都是很励志的。这里的空间很大,就看你怎么来做了。我们不会在传统市场图书领域延伸过多,因为全国出版社都在做,我们没有长处。经济实力、人力资源都是有限的,要在我们觉得更好的领域,更便于我们自己发展的领域延伸,这个我们以后会多面向企业,培训是我们想主要做的。
百道:除了企业有需求,社会需求会更大,要是把这些需求找到了,并满足了,这里的空间真是够广阔的。
徐潜:对,现在因为没做,所以看不到,一旦做了,就会发现空间很大,一个岔道有可能把你领到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去,只能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所以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开始,摸索着去做。为民营企业做职工阅览室,比如说远程数字化产品,把远程学习平台跟我们的书结合起来,培训的同时书也销出去了。在书的基础上延伸,而且这些延伸都是数字化的,这些是实实在在有需求的。我们现在尝试联系加拿大一个培训组织,因为做培训也需要到国外去开拓眼界。有关培训,我的基本想法是从低端做起,因为高端太多了,像长江商学院、北大光华,收费很高,但是我想搞农村包围城市这样一个模式。
百道:您期望明年中华工商联出版社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您会怎么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