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综合资讯】 >> 正文

叶永烈:我与《十万个为什么》的半个世纪

[ 来源:佚名    点击数:1685    时间:2012/2/18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率先选载

    第二个为《十万个为什么》鼓掌的是《中国青年报》。1961年8月10日,《中国青年报》开始选登《十万个为什么》,还写了一段编者按: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共五册,已出版两册),收集了许多我们常遇到的自然现象和问题,用科学原理加以解释,阐明各种自然规律。这套书不仅能增进我们的科学知识,还能激发我们向自然探索的精神,确实值得一读。本报将陆续介绍这套书的一些内容,(有些文章我们略作了一些删节)供大家参考。

    1961年8月至10月,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三、四、五分册,使第一版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四、五分册的第一次印刷数量也大有增加。从第一分册第一次只印5千册,到第二分册第一次印2万册,到第三、四、五分册第一次印5万册,表明《十万个为什么》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1961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上海23日电,题为《〈十万个为什么〉最后一集出版》。10月25日,《中国青年报》也刊登这一电讯。所谓“最后一集”,就是指第五分册——生理卫生分册。这表明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最初计划出版五册。

    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五册出齐后,《中国青年》杂志在1961年第21期上选载了《十万个为什么》。大约考虑到《中国青年报》选载的主要是第一、二分册,《中国青年》杂志偏重于选载刚出版的第三、四、五分册。

    《十万个为什么》的读者定位为少年儿童,而《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推荐,显然是把《十万个为什么》视为青年读物。至于束纫秋的评论,则把《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孩子与家长共读的书籍。时至今日,《十万个为什么》出版第六版,其读者对象依然以少年儿童为主,兼及青年和孩子的父母。

    在关注《十万个为什么》的人们之中,还有科学家钱学森。我在2011年出版了长篇传记《钱学森》,为此曾经多次采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钱永刚回忆说,他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爷爷托人从上海买到一套第一版的《十万个为什么》。钱学森看了之后,以为值得让钱永刚看。正值暑假,钱学森规定钱永刚每天必须看40页,并对他说,“看不懂就问我”。就这样,钱永刚读完了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

    陈原称赞“不胫而走”

    《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选载《十万个为什么》引起连锁反应,十分关注报刊动态的我,从1961年11月起陆续见到《北京日报》、《大公报》(当时是在北京出版、面向商贸界的报纸)、《天津日报》等等开始选载《十万个为什么》。我的父亲来信告诉我,家乡的《浙南大众》(《温州日报》的前身)也在选载《十万个为什么》。

    在1962年1月30日的《北京晚报》上,我注意到一篇题为《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多种活动》的报道,其中写及:“2月2日、13日与中苏友好馆合办‘十万个为什么’第三、四讲,主讲人是毛玉祈同志。”我不知道北京少年儿童图书馆与中苏友好馆所举办的“十万个为什么”,选讲了哪些《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为什么”,不过从这一则小消息可以看出,《十万个为什么》在北京也颇有影响。

    《十万个为什么》在逐步升温,引起公众关注,在各地脱销,各地新华书店纷纷要求加印。《十万个为什么》的发行量扶摇直上。

    1962年2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栋榕森”的“读书随笔”,文章的题目便是《十万个为什么》。我不知道百家姓中有没有“栋”这姓,估计十有八九是笔名。直到我读到1978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书林漫步》下辑才恍然大悟!这本陈原的书评专著竟然全文收入“栋榕森”那篇“读书随笔”。原来,“栋榕森”就是曾任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文化部出版局副局长的陈原。陈原先生在文中说:

    近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了一套书,叫《十万个为什么》,讲的是通俗科技知识。书凡五卷,不胫而走,可知人们多么想获得更多的科学常识了。

    陈原用“不胫而走”四个字来形容《十万个为什么》的畅销,非常贴切。

    《解放日报》发社论

    196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以超乎寻常的高规格给予《十万个为什么》以赞扬,用三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推介《十万个为什么》:

    一是在头版头条发表《〈十万个为什么〉大受欢迎》;

    二是发表社论《培养孩子爱科学》;

    三是发表少年儿童出版社王国忠的《热情之花,协作之果——〈十万个为什么〉编辑札记》。

    报道一开始,就对《十万个为什么》大加赞誉:

    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孩子们编的一套科学技术通俗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一到五集),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书店里,读者踊跃购买;在图书馆里,这套书出借一空。很多老师把这套书作为讲课的参考材料;许多家长把它作为丰富孩子知识的课外读物。

    这套书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历年来出版的科学知识读物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报道引用一位小读者的话说:“《十万个为什么》题材广泛、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使我越看越爱看。”

    报道还透露重要信息,即《十万个为什么》从最初计划的五册进行扩充,“今年内将继续出版第六、七、八集”,亦即数学、动物、地质分册。

    对于《解放日报》来说,为一套书发表社论是罕见的。这天发表的社论称《十万个为什么》令人“爱不释手”,是“不说话的老师”。

    王国忠则从编辑室主任的角度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出版经过:

    《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的书名,编辑人员曾先后设想过20多个,酝酿和讨论多次,才采用这个通俗、概括又逗人兴趣的名字。

    参与《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编写工作的,总共有20多个单位,150多位作者。

    《十万个为什么》一到五集共约70多万字,但作者交到编辑部的稿件共有120多万字,如果加上一稿数易、反复修改等过程中的字数,约在200万字以上。

    六七位美术工作者曾为这套书设计过40多张样稿,讨论过十多次,才最后定稿。

    王国忠还在文章中提到了我:

    北京大学的一位作者,知道要出版这套书,就专为编辑部提供了300多个问题。

    首版印行580多万册

    还应提到的是,由于《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杂志先后选载《十万个为什么》,引起了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对《十万个为什么》的关注。胡耀邦读了《十万个为什么》,非常赞赏。1962年6月19日至7月9日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胡耀邦建议,给每位共青团中央委员发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第一至第五分册)。胡耀邦说:“每个人要从中学点知识。”由于胡耀邦的重视,各地共青团组织纷纷购买《十万个为什么》,提倡共青团员读《十万个为什么》。

    据说,周恩来总理也喜欢《十万个为什么》,在他的轿车里放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顺手翻阅。

    另外,我在2004年4月访问越南时,在河内的胡志明主席故居书房里看见书架上放着一套中文版《十万个为什么》。

    那时候,在我宿舍的走廊里有《光明日报》报栏。1962年11月3日,我在《光明日报》上读到署名杜棣的书评《让科学知识读物更加丰富多彩——谈〈十万个为什么〉》,称赞“《十万个为什么》是一套成功的书”。在我看来,在种种《十万个为什么》的评论中,只强调《十万个为什么》的知识性,而这篇书评抓住了《十万个为什么》的故事性、文学性、历史性、趣味性,十分到位,而这正是《十万个为什么》第一版的可贵特色。

    《十万个为什么》成了当时印刷量最大的畅销书,光是在上海印刷已无法满足全国需求,各省、市出版社纷纷租型翻印(那时候是铅字排版,打纸型之后浇版印刷。所谓“租型”就是租借纸型异地印刷)。《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在短短的两三年间印行了580多万册。

    为何一炮打响?

    《十万个为什么》为什么能够一炮打响?因为这套书题目林林总总,来自生活和生产,来自读者身边,读之亲切;内容广泛,无所不谈;每篇文章短小精悍,说古道今,趣味盎然。这套书以“大众化的、小百科全书式的科普读物”为特色,受到读者欢迎。《十万个为什么》虽然是以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但是,由于写得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所以青年读者以至成年人也喜欢。这样,使这套书拥有了广大的读者群。

    《十万个为什么》的成功,还在于“套”字上。在策划初版时,就注意到配套的问题。初版分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农业、生理卫生5册。后来,增加了数学、地质地理、动物3册。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8册共收1484个“为什么”,105万字。

    后来增加的数学、地质地理、动物3册,其中的数学分册曾经列入第一批出书计划,即与物理、化学分册一起推出,但是由于收集到的数学方面的“为什么”特别少,而且数学又很难写得生动活泼,所以只得作罢;地质地理分册则是与天文气象分册相对,有“天”要有“地”;至于动物分册,收集到的“为什么”特别多,动物知识最容易写得生动有趣,而小读者也最喜欢,所以增加了动物分册。

    《十万个为什么》成了我的成名作。自从这套书出版以后,我几乎很少主动向报刊投稿,因为很多报刊编辑部知道了我,纷纷向我约稿。我的文章发表在《中国青年》、《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报刊上。1962年,22岁的我还在《安徽日报》上开设专栏发表60多篇文章。

    由于成功策划编辑了《十万个为什么》,王国忠从编辑室主任升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曹燕芳被推举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第二版在“革命化”中启动

    《十万个为什么》初版本一炮打响后,少年儿童出版社收到了数千封读者来信,提出近五千个问题,要求补充进书里。为适应读者需要,出版社决定全面修订这套书,从1964年到1965年出版了《十万个为什么》第二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 下一篇文章: 2015年文化改革发展完成10项目标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读了这些书,谁都能写好今年…[3645]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6828]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6536]
  • 2019图书市场报告发布:新书…[2855]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6583]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10351]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9225]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3900]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10925]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10864]
  •  
     相 关 文 章
  • 中青布鲁姆斯伯里公司成立 首…[1842]
  • 3小时订单破千万!2020浙江省…[1701]
  • 培养阅读力是塑造孩子学习力…[1975]
  • 中少总社“父母学习计划”燕…[1680]
  • 2020年10月中国青年阅读指数…[1719]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