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工作室 讯:
也因此,这个办法给以新世界出版社为代表的传统出版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就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了。”老杨笑称。
2010年11月1日,新世界出版社正式对外宣布筹备数字出版业务,并开展数字出版平台开发及数字出版业务独立运营。这一消息恰在新闻出版总署最新发布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之后,这一举动意味着新世界出版社将发力数字出版业务。就此消息,数字出版行业人士热议称,如果新世界出版社确实能按照其公布的数字出版信息,值得期待。
据杨社长透露,新世界出版社开启数字出版业务有四项优势,第一、新世界出版社大量优质出版物版权储备将为新平台吸纳用户,开展业务带来强大支持;第二、新世界数字出版平台将建立行业内首家的“数字出版三审三校机制”,并得到总署的认可;第三、新世界出版社积极获取相关资质并建立独立运营机制。第四、新世界出版社持续资金投入和众多合作公司支持,该平台开发已经封闭进行,预计明年三月份将上线运营。
各种模式的内容合作方式,老杨提出“经营”内容
不管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出版社都离不开内容,内容的来源如果全靠社内编辑,如果一年要出1000种书,得有多少个编辑,要发多少工资,要养多少人?老杨认为这个问题不解决,思想不解放,就会制约出版社发展。内容的来源不仅要靠本社编辑,还要靠社会的力量,要靠市场的力量,要“经营”内容。去年新世界出版社与小有名气的华夏书网进行版权合作,双方不单单是版权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的合作关系,书卖好了,华夏书网不但可以得到版税及图书制作费,同时还可以得到发行利润的30%。书做砸了,不但稿费得不到,还要拿自己的钱来赔社里。经过近两年的合作,双方出了上百种书,很多书都卖到4万~5万册,实现双赢。同时新世界出版社用预付版税和制作费的方式与出版人季韦铭和作者蔡骏合作,一年多来出版了近百种图书,经过远程(上海)网上操作流程,顺利地完成了北京-上海的图书出版模式,达到共同的发展。
转企改制跑在别人前头,抓住机会两步并作一步走
按照中央对出版社进行转企改制的要求,新世界出版社进行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从思想动员,清产核资,工商登记一一完成。对于转企,全社人员早有思想准备,职工大会全票通过,到今年7月份,已正式完成了工商局登记的“新世界出版社有限公司”的营业执照。紧接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2009年3月,老杨去南方沿海几个省考察了解全国图书市场,寻求地域市场合作的机会。却阴差阳错拐到了安徽合肥,遇见了皖新发行集团老总倪志敏。一个渴望下游,一个渴望中央出版社题材,老杨和倪志敏谈了不到半个小时,居然一拍即合。老杨觉得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才是他梦寐以求的合作对象,双方感觉就像找到了各自的“梦中情人”。
在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公司和安徽出版集团在行政级别上同级,都属于省政府统一管理,而其他省的出版集团基本上管辖着发行集团。老杨认为出版和发行应该是市场关系,而不应是上下级关系,只要上面还有婆婆,合作的前景就肯定不看好。如此一来,新世界出版社和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公司两者之间的结合,成就了一桩美事,变成了上游和下游的完美结合,演绎了一桩跨地区合作的经典案例。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不久前还说:“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出版单位作为市场主体走向市场,如果不转企改制走向市场,则无自主权无竞争力,在出版环节的问题上,已是开弓之箭,不存在改不改的问题……”老杨说,这桩合作,完全体现了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出版社彻底转企改制的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