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微信,请扫二维码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冰河图书工作室 >> 联系我们 >> 【出版资源】 >> 【出版人物】 >> 正文

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

[ 来源:佚名    点击数:5443    时间:2010/2/23    编辑:冰河 ]
冰河文化图书策划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编辑组稿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加工修订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图书插画业务介绍 冰河文化个人出书业务介绍

 

 

图书工作室 讯:
《清议报》停刊后,于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初一日 (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又创办了《新民丛报》 。报社设在日本横滨山下町152号。次年秋,报社迁至160号。

  《新民丛报》是半月刊,每月一日、十五日发行,一年出 24册,每册约五万至六万字。 每册零售2角5分, 如订阅, 则全年5元。至1907年11月20日停刊。出版时间达五年多,共出96期。

  《新民丛报》创办时,靠借译书局的几千元作经费。后来大家议论,由梁启超和其他几位维新派的同志入股经营。梁启超占二股,冯紫珊 (《新民丛报》的发行人)、黄为之、邓荫南、陈侣笙等各占一股。冯、黄等为维新派的事业,曾赔垫了不少钱,在译书局工作,未受一文薪水,全是义务性质。

  是年五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信中,曾提到此事: “《新民丛报》今年必可全还清借款(指向译书局的借款),明年以后若能坚持,可为吾党一生力军(指款项而言)。但弟子一人任之,若有事他往,则立溃耳。现销场之旺,真不可思议,每月增加一千,现已五千矣。似比前此《时务》尚有过之而无不及也。紫珊、为之等公议此报,股份分之为六,以二归弟子,而紫珊、为之、荫南、侣笙各占其一。(略)故共议如此办法,亦颇为合情合理。但此数人皆如骨肉之交,他日若报款有赢,可以为调济公费之一道。故初议以此报附译局,今改为此议也。”梁启超在这里说改为股份办报“颇为合情合理”,是因为这几位同志以往为了办好报纸,做到鞠躬尽瘁,不计报酬。

  关于《新民丛报》的办报宗旨,梁启超在其第一号上所刊登的《本报告白》中指出: “一、本报取《大学》新民之议,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二、本报以教育为主脑,以政论为附从。……三、本报为吾国前途起见,一以国民公利公益为目的。持论务极公平,不偏于一党派;不为灌夫骂坐之语,以败坏中国者,咎非专在一人也。”①

  自开办《新民丛报》后,梁启超忙于每天写文章,非常劳累。他每天大概要写五千字的文章,忙得不亦乐乎,致使各方面亲友的来信,都没有时间回复。

  1902年,梁启超在该报发表的文章,以《新民说》和《新民议》两篇为主。在《新民说》中,他写了:“新民为中国今日第一急务”、“释新民之义”、“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取法之所宜”、“论公德”、“论国家思想”、“论权利思想”、“论自治”、“论合群”等十五个方面的内容,对他所理解和希望的中国未来的“新民”,提出了一套全面的看法和要求。这种“新民”在他的笔下,当然是全面发展的、思想行动上几乎是“完人”的、完全新的人。有了这种新民,不用说,一定可以建立一个新的中国。他希望能够通过教育等手段,来造就这种新民。他自己便以“中国之新民”自许。在这里,深深地反映出他的爱国、富国、强国的思想。

  当时,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中,反清的言论也逐渐激烈。在《新民说》中,他也提倡破坏主义,反对封建专制。他说: “必取数千年横暴混浊之政体,破碎而齑粉之,使数千万如虎、如狼、如蝗、如蝻、如蜮、如蛆之官吏,失其社鼠城狐之凭藉,然后能涤荡肠胃以上于进步之途也。必取数千年腐败柔媚之学说,廓清而辞辟之,使数百万如蠹鱼、如鹦鹉、如水母、如畜犬之学子,毋得摇笔弄舌、舞文嚼字为民贼之后援,然后能一新耳目以行进步之实也。”②在这里, 梁启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锐利的笔锋, 把封建官吏比喻为“虎” 、 “狼”、“蝗”、“蛆”,把封建文人比喻为“鹦鹉”、“畜犬”,把封建帝王指责为“民贼”。以激励人们用破坏的手段,去破碎这数千年来横暴混浊之政体。

  在《释革》一文中,梁启超继续提倡破坏主义,倡导变革、革命的思想,进行反清斗争。他说: “革也者,天演界中不可逃避之公例也。凡物适于外境界者存,不适于外境界者灭。”“夫我国既受数千此而欲易其不适者以底于适,非从根柢处掀而翻之,廓清而辞辟之,呜呼可哉?呜呼可哉!此所以Revolution之事情,即日人所谓革命,今我所谓变革,为今日救中国独一无二法门。不由此道而欲以图存,欲以图强,是磨砖作镜,炒沙为饭之类也。”③他说:日本人今天谈起庆应、明治之交的时代,没有不说那是革命时代;谈起尊王、讨幕、废藩、置县等举动,没有不说那是革命事业的。在明治之前和明治之后,其现象相反,与十七世纪末的英国、十八世纪末的法国一样,这才能真正反映革命的实质。而今日的中国,并不是模仿欧洲、日本的改革,修补一二个小的方面就可以达到目的的。而必须进行大变革,将大部分腐败的东西,忍住苦痛加以拔除,才能臻至完善。在这里,梁启超强调了实行变革的必要性。

  梁启超在《新罗马传奇》一文中,也鼓吹变革、鼓吹破坏主义。他说:不管他是上等社会、下等社会或是九流三教,只要他有爱国心,就可以来参加。也不论是立宪或者共和政体,只要能铲除专制魔王的,都可以试验。中国的积弊太深,决不是小修小补可以救得过来, “破坏之事,无论迟早,终不可免,倒不如用些人力,去做那有意识的破坏,早一日还得一日之福哩。”④梁启超用比较激烈的语言,说明了变革的迫切性。

  自从逃亡到日本以后,梁启超几乎是天天写文章,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上,也几乎每一期都有他的文章发表。他在这两个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一百多篇的文章和专著。其中除政治论著外,还有人物传记、游记、诗歌、小说以及对经济、历史等的研究。由于他满怀爱国、救国的热情,运用简洁的文笔,深入浅出的说理,使读者容易理解接受,因而产生巨大的影响。 1902年5月黄遵宪在给他的信中,说他的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⑤后来他的学生吴其昌在论述他的小书中,认为:谭嗣同、夏曾佑、章太炎、严复等人的文章虽然都写得不错,但不够通俗,不够气魄,只有梁启超的文章才是“雷鸣怒吼,恣睢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时或哀感曼鸣,长歌代哭,湘兰汉月,血沸神销,以饱带情感之笔,写流利畅达之文。洋洋万言,雅俗共赏。读时则摄魂忘疲,读竟或怒发冲冠,或热泪湿纸。”在1896年至1910年的十四年间,“任公诚为舆论之骄子,天纵之文豪也。”⑥大家也公认他是一位出色的宣传家。

  《新民丛报》的销路很广,仅国内的销售点就达 49个县市、97处之多,发行量最高达一万四千份。且每册一出版,内地就有人一再翻印。清政府虽然严禁,读者仍是争相传阅。有人估计,大概每册要经过20人的阅读。

  后来,梁启超本人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这个问题时也说: “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尚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⑦

  《新民丛报》的创办,是梁启超一生办报生涯中最得意的时期。他一生创办和协办过 29种报刊,但以《新民丛报》时期最为意气风发,对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知识界影响也最大。郭沫若在他的自传中谈到梁启超的时候就承认:“那时的青少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人。”“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⑧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也说他在青少年时期,曾经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崇拜者。毛泽东在活动的早期所建立的“新民学会”,正是由于受到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和《新民说》 的影响而提出来的。 胡适在他《四十自述》中也谈到:“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略)我个人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⑨

  事实也是如此。例如梁启超所写的《少年中国说》,其中虽有个别看法不很正确,但整篇文章读后,是令人很受鼓舞的。他说:日本人一讲中国,就说是 “老大帝国”。这是什么话,“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是的,过去的中国的朝廷是老大了,但未来的中国前程方长,天地大矣!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在文章的最后,他还加了一个附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此岳武穆《满江红》词句也。作者自六岁时即口受记忆,至今喜诵之不衰。自今以往,弃哀时客之名,更自名曰:少年中国之少年。”⑩在当时政府腐败,国家和人民受到列强欺侮的情势下,凡读到这篇文章的中国青少年,没有不受感染的,有的甚至会拍案而起准备干一场,去建设一个少年中国。

  因为梁启超是满怀爱国、救国的热情写文章,一切问题都从救国的立场去考虑,所以他的文章思想性都很强。他所写的《爱国歌四章》的第一章是这样写的:

  “泱泱哉,我中华,最大洲中最大国,廿二行省为一家。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 * 吾中华。结我团体,振我精神,二十世纪新世界,雄飞宇内畴与伦。可爱哉,我国民;可爱哉,我国民。”⑾读了这章诗歌以后,即使对国家前途抱有悲观情绪的青少年,也会振作精神,准备为祖国的崛起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清议报》胜过《时务报》,《新民丛报》更胜过《清议报》。梁启超被称为 “舆论界之骄子”,被誉为出色的宣传家,决不是偶然的。

  《新民丛报》的创办,对当时报界的影响也很大。由于该报条例精密,议论崭新,成为国民的警钟,且开丛报界之先河。因此,一年之内,仿效《新民丛报》的体例、格式而发行的其他丛报,就达近十家之多。大大地促进当时舆论界的活动。

  1903年,梁启超前往北美游历了九个月,看到作为民主共和国的各个方面,虽然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但缺点和弊端也很多。尤其是他在美国见到种族歧视很严重,恶劣的排华法规、贫富两极分化,以及种种的社会丑恶现象,使他的思想起了很大变化。他将美国和日本、英国对比,感到民主共和还不如君主立宪。因此,他从美国回到日本以后,便不再谈破坏主义,也不谈革命排满,更不谈共和政体了。从此,他主张君主立宪,成为立宪派的首领。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所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掀起革命风潮。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当时,立宪派以《新民丛报》为基地,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进行猛烈的攻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也于11月26日出版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他们以《民报》为阵地,对立宪派进行了有力的反击。于是,从1905年至1907年,革命派和立宪派开展了激烈的思想论战。论战主要集中在下面三个问题:

  (一)要不要革命的问题。立宪派认为,暴力革命会造成国家的“内乱”,会造成帝国主义的“瓜分”,会导致“亡国灭种”。因此,爱国就不要进行暴力革命, 而只能以“正当” 的方式,劝告清政府“立宪”。孙中山批驳了这种论调,认为革命“必须以流血得之”。其他革命党人也强调,不是革命会亡国,而是不革命、不打倒腐败反动的清政府,中国倒真的要灭亡。爱国就应当革命。

  (二)要不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问题。立宪派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共和。革命派则认为,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出路。

  (三)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问题。立宪派攻击革命派主张的“社会革命”和“土地国有”会危及“国本”,会引起“下等社会”的暴动,导致国家灭亡。革命派则认为,在中国只有实行“土地国有”,才能清除社会上“坐食土地之利”的不平等现象,才能使资本投入到工业生产、促进社会生产事业的发展。

[1] [2]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叶圣陶教材编辑活动与思想研究

  • 下一篇文章: 钱穆与商务印书馆
  • 策划组稿业务介绍】【设计制作业务介绍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2019年“扫黄打非”十大案件…[4229]
  • 2019阅文女频年度好书榜日前…[14172]
  • 北京阅读季:北京阅读空间漫…[3375]
  • 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2018年…[4697]
  •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作者…[414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员工培…[6895]
  • 企业出书案例展示:《华夏银…[6341]
  • 本公司企业出书业务介绍[60762]
  • 科普类读物插画选登(单色灰度…[8308]
  • 健康科普类读物内文插画2[8135]
  •  
     相 关 文 章
  • 《中国港口》荣获纪录片(系…[605]
  • 产品+方案,是这家民营书企…[635]
  • 首都出版发行企业喜迎新中国…[638]
  • 书写当代新经验的独特样本 张…[553]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来访当当,…[682]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20 北京汉图图书公司        站长:冰河        页面执行时间:78.13毫秒